2024年12月8日,广马选手们跑经磨碟沙隧道 羊城晚报记者 梁喻 邓鼎园 摄 |
广州国际体育嘉年华启动仪式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举行 图/视觉中国 |
策划:林如敏 朱帆
统筹:周方平 赖书香
本期执行:苏荇 陈晨 柳诚
编者按
城市如个人,自诞生之日起就有各自不同的性格。在广东,21个地级市都有其独特的运动基因,与各自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旅游等深深契合,形成一种与众不同的城市气质。当篮球赛事燃动全城,当骑行者如风一般穿过如画的街道,当划动舟楫的汗水滴在清清的河道……超燃的动感就成为这个城市最独特的风景。
围绕“十五运会看广东”,推动广东21个地级市打造特色鲜明的体育运动,赋予城市独特的体育性格,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即日起启动“探寻21城体育性格·动感广东的超燃IP”系列宣传,以广东21个地级市的城市运动IP打造为切入口,开展丰富多彩的报道模式,挖掘体育背后的相关故事,充分宣传广东全民参与体育运动的火热场景,展现“人民的体育盛会”。
第一期,我们走进国际赛事中心——广州。
举办国际体育赛事是衡量体育强市的重要指标,如今广州正积极锚定 “国际赛事中心” 的定位,通过谋划系统赛事体系、加强国际交流、完善办赛机制等举措,全方位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借助粤港澳联合举办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契机,开启体育强市建设的新篇章。
在构建赛事体系方面,广州有着清晰且全面的规划。一方面,致力于举办更具影响力的国际顶尖赛事,比如2025年世界田联接力赛的高水平举办,并利用十五运会契机积极探索,引进一批市民热情高、影响力强的重大赛事长期落户;另一方面,大力培育广州马拉松赛等自主品牌赛事,创建新的水上、山地户外运动品牌赛事,打造龙舟赛事嘉年华,还积极培育科技含量高的新兴品牌赛事。
同时,发展职业体育赛事,完善保障扶持体系,推动职业俱乐部健康发展,创新联赛举办模式;拓展群众体育赛事,织密群众身边的赛事网络,覆盖各类人群、地域和时间周期。此外,广州还计划探索设立体育赛事扶持引导资金,多渠道筹措资金,落实优惠政策,激发社会力量参与赛事的积极性。
广州市体育局副局长贾俊峰表示,建设国际体育赛事中心对广州高质量建设体育强市、提升市民幸福感和获得感意义重大。在硬件设施和办赛能力上,广州坚持节俭办赛,对30个现有场馆进行 “微改造”,注重无障碍和全龄友好,同时传承创新,打造精致街区,兼顾赛时赛后利用,扩充市民锻炼和休闲空间。
在推动全民健身方面,广州将 “增加全民健身活动场地” 纳入民生实事,抓好公共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提升 “群体通” 服务水平,举办系列群众体育活动。
对于广州建设国际赛事中心,广州跑步界的 “大神” 松风也有着深切的感受和期待。他连续11年参加广州马拉松赛,见证了广马从发展到成为国际金标赛事的历程,对赛道、服务等方面赞誉有加。作为 “新广州人”,他为广州的体育发展和城市魅力感到自豪,期待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举办,希望赛后场馆能更开放给市民,也期待有更多新的跑步路线和赛事类型。
未来,广州将继续围绕建设国际赛事中心的目标,不断完善赛事体系,丰富赛事资源供给,以 “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魅力新广州” 的姿态,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发出邀请,共赴这场体育盛会之约。
羊城晚报记者 苏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