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一朋友问我如何将血压降至正常。
我问他是自己血压高,还是替家人咨询的。他说是他爷爷血压一直较高,吃了几种降压药都降不下来。
那你爷爷现在的血压维持在什么水平?我问他。
随后,他就发了一组数值过来。
看到数值后,我心里咯噔了一下。
他爷爷的血压最高也才145/90mmHg左右,而我之所以心里会咯噔一下是因为我知道他爷爷都已经80出头了。
这已经属于高龄老人了,对他们而言,血压只要能在150/90mmHg以下就可以了。
再低,反而容易出事情。
我把我的想法反馈给他。
他赶忙说不对啊,医生不是说血压要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如果身体能够耐受的话,甚至可以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我说你说的没错,如果能保证组织器官得到充足的供血,血压还可以进一步降到120/80mmHg的水平。
但这样的血压水平是针对年龄不超过80岁,甚至是70岁以下且身体不算虚弱的人的!
然后我又给他发了一组数据。
一项基于全球90个国家的统计显示,50岁到59岁的人群,高血压的发病率大约在45%左右;60-69岁的人群,高血压的发生率达到了60%,而75岁以上者高达90%,再年长者则几乎100%。
这些数据意味着什么?
这些数据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的发生率越来越高,高到只要你的人生足够长,高血压就是一个必然要经历的事情。
换句话说,到了一定年龄,高血压已经不是病(没有一种疾病的发病率会这么高),而是衰老累积的必然结果。
对于这样一个结果,强行或过多干预未必是一件好事。
更何况目前,对于年龄过大者,尤其是年龄超过80岁的老人,进行更严格的血压控制,尚缺乏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充分论证。
2019年,欧洲心脏病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80岁以上有心血管病病史的人群,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死亡风险反而增加了40%。
无独有偶,英国一项随访4年涉及8万人的研究表明,对于80岁以上人群,血压尤其是收缩压控制在155mmHg和135mmHg这两个水平下的死亡情况是一样的。
也就是说,高龄人群的血压并非降得越低越好。《论语·先进》有云:过犹不及。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机能是不断衰退的,而血压升高本身也是应付衰退的一种手段,我们不应该人为的破坏这种手段。
我清楚的记得,80岁以上的人群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这个目标值,正是我在南京医科大学读书及医院实习时,我的老师反复强调的。
我觉得这一点,对于我国国情来讲也尤为重要。
我国现在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约有3580万,这已经是一个相当大的群体了。
基于这么多人的健康福祉,我们更应该对高龄老人的血压控制目标有一个科学、审慎的态度。
好在我那朋友最后听进了我的劝告。
最后附上一张不同年龄段的血压目标值,供参考:
注:最后两档,如果身体可以耐受还可以分别尝试降到125/80mmHg和130/80mmHg以下
参考资料:
1、Antonios Douros, et al. Control of blood pressure and risk of mortality in a cohort of older adults: the Berlin Initiative Study. Eur Heart J, 2019, 40: 2021–2028;
2、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614/11/21241151_1084695259.shtml;
上一篇:要永远留在我身边的句子?
下一篇:勾奕骄有重名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