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已至,养生正当时!
各位朋友,小暑节气(今年是7月7日)到了,标志着盛夏时节正式开启。天气炎热潮湿,人体消耗增大,是养生保健的关键时期。请注意以下几点,呵护身体健康:
- 防暑降温是首要:
- 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暴晒,尤其是中午11点至下午3点。
- 外出做好防护: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携带遮阳伞。
- 及时补充水分: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淡盐水或绿豆汤等清凉饮品,切勿等到口渴才喝。
- 合理使用空调风扇:避免直吹,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注意通风换气。
- 饮食清淡祛湿热:
- 宜: 多吃清热解暑、利湿健脾的食物,如:绿豆、冬瓜、黄瓜、丝瓜、苦瓜、莲藕、薏米、荷叶、西瓜(适量)、莲子、鸭肉等。
- 忌: 少吃油腻、辛辣、煎炸、生冷(如过量冰饮、寒凉瓜果)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加重湿气。
- 注意卫生: 高温天气食物易变质,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肠胃疾病。
- 保证充足睡眠,适当午休:
- 夏季昼长夜短,顺应自然,可稍晚睡早起,但务必保证充足睡眠(成年人建议7-8小时)。
- 中午11点至下午1点(心经当令)是养心的好时机,有条件可小憩15-30分钟,有助于恢复精力,避免下午困倦。
- 运动适度,选对时间:
- 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剧烈运动。
- 选择清晨或傍晚相对凉爽时进行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运动。
- 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切勿大汗淋漓后立刻冲冷水澡。
- 养心静心,情绪平和:
- “暑易入心”,高温易使人烦躁不安。
- 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境平和舒畅,避免大悲大喜。听听舒缓音乐、静坐冥想都是不错的选择。
- 特殊人群需格外注意:
- 老年人、儿童、体弱者: 对高温适应能力差,更需做好防暑降温,避免长时间待在闷热环境,注意观察身体反应。
- 户外工作者: 务必做好防护,备足防暑药品(如人丹、十滴水),安排合理休息时间。
- 心血管疾病患者: 高温会增加心脏负担,遵医嘱服药,密切监测血压等指标,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
小暑寄语: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面对炎热,与其烦躁抗拒,不如顺应时节,调整作息与饮食,以平和之心安然度夏。健康是福,照顾好自己,就是对家人最好的关爱。
祝大家小暑安康,清凉一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