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独孤及《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
每年7月6日至8日之间,当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便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暑,热也,至此而小尚未极也”,小暑意味着酷热将至,是“伏天”前奏。随着高温和湿气一同来袭,很多人会出现食欲下降、倦怠乏力、口舌干燥、皮肤痱子等不适症状。此时若能顺应节气变化,科学调饮食,合理调作息,重视心身调养,便能安然度夏,少生疾病。
小暑餐桌密码
小暑时节,日照时间长、气温明显升高,空气湿度大。应避免辛辣、油腻、煎炸食物,以免助热生湿;多吃应季蔬果,如黄瓜、苦瓜、西红柿、冬瓜、绿豆;补充优质蛋白,选择鱼肉、豆制品、瘦肉等。
功能 |
推荐食材 |
说明 |
解暑 生津 |
西瓜、绿豆、黄瓜、丝瓜、冬瓜 |
绿豆汤清热解毒,西瓜清暑 但不宜多食 |
祛湿 健脾 |
薏仁、赤小豆、山药、莲子、芡实 |
可煮粥、煲汤,有效去湿养脾 |
养阴 润燥 |
百合、银耳、鸭肉、蜂蜜、豆浆 |
滋阴清热 润肺安神 |
补气 养心 |
红枣、桂圆、莲子、花生、小米 |
适合失眠、多梦、心烦者 |
养生小厨房
绿豆薏米汤
功效:清热解毒,祛湿利水
材料:绿豆50g,薏米30g
做法:浸泡后加水煮1小时,可加入适量冰糖调味
适用:湿热体质、容易起痘、舌苔黄腻人群
冬瓜排骨汤
功效:清热利尿,滋阴润燥
材料:冬瓜500g,排骨300g,姜片3片
做法:排骨焯水,和冬瓜、姜煲汤1小时,调盐即可
适用:高温天乏力、胃口差的人群,尤其适合老年人
山药芡实莲子粥
功效:健脾养胃,益肾祛湿
材料:山药、芡实、莲子、大米
做法:加水熬煮成粥,早晚皆可食用
适用:体虚、脾弱、腹泻便溏人群
小暑养生穴位
小暑时节暑气渐盛,湿热交织,以下穴位各有针对性养生功效:
内关穴:属手厥阴心包经,能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小暑高温易致心神不宁,出现心悸、胸闷等症,按揉此穴可缓解不适,守护心神。
少冲穴:为手少阴心经井穴,有清热醒神之效。小暑暑热易扰心神,引发心烦、失眠甚至中暑,刺激该穴能及时清泻心火,提神醒脑。
劳宫穴:隶属手厥阴心包经,可清心泻火、安神定志。小暑天气燥热,人易烦躁不安、口干舌燥,按摩此穴能平衡心火,缓解燥热不适。
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合穴,能健脾祛湿。小暑多雨潮湿,湿邪易困脾,导致乏力、腹胀、便溏,按揉此穴可促进水湿运化,改善湿阻症状。
三伏天贴三伏贴
小暑后进入“三伏天”,正是阳气最盛、腠理疏松之时,药物吸收效果最佳,为“冬病夏治”绝佳时机。冬病夏治是针对冬季易发的虚寒性疾病(如哮喘、关节炎、慢性咳嗽等),利用夏季阳气旺盛的特点,通过三伏贴等疗法祛除体内寒邪,提升免疫力的治疗方法。三伏贴以辛温药物贴敷特定穴位,刺激经络,温补阳气,达到“以热驱寒”的效果。
适用人群
● 呼吸系统: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
● 消化系统:胃寒、慢性腹泻。
● 骨关节病: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
● 妇儿调理:痛经、小儿体虚易感冒。
贴敷时间与注意事项
● 2025年三伏贴时间:初伏(7月20日)、中伏(7月30日)、末伏(8月9日)。
● 贴后护理:避免辛辣生冷,贴敷部位勿抓挠,出现水泡需专业处理。
小暑运动
小暑时节适量运动,晨练为佳。
运动建议:太极、散步、八段锦、游泳;
时间选择:清晨或傍晚气温较低时;
注意事项:运动后及时补水、擦汗,避免在烈日下暴晒。
生活起居
起居有节,顺应阳气升发
● 建议早睡早起,适当午休;
● 忌贪凉吹空调:室温控制在26℃以上,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
● 衣着宜棉麻、轻薄透气,颜色以浅为主;
勿赤膊、光脚久站地砖,防寒湿入侵。
情志调养,清心安神
● 夏日易烦躁,要“心静自然凉”;
● 多听舒缓音乐、书法绘画、园艺养花等可调心神;
● 心烦失眠者,可适量饮百合莲子汤或泡酸枣仁茶帮助安眠。
XIAO
SHU
节
气
重点人群养生要点
小暑
老年人
● 汗出多,需警惕脱水、低钠血症;
● 注意防跌倒、别空腹饮冰水;
● 建议少食多餐,温软清淡为主。
小暑
儿童
● 活动量大、易中暑;
● 不宜吃太多冷饮、雪糕,易伤脾胃;
● 适合吃些粥、汤、果泥类易消化食物。
小暑
孕产妇
● 注意防暑、防感冒、少去高温场所;
● 饮食以温润为主,避免辛辣燥热;
● 可食银耳莲子汤、山药小米粥、清蒸鱼肉等。
本文部分图片由AI生成。
供稿|营养科 金金 中医科 陈瑶
编辑&责编 | 业务拓展部 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