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笔记
晚期腹部肿瘤患者即腹膜腔多处转移患者多合并肠梗阻。虽然出现了肠梗阻,但是多数患者仍有半年左右的生存期。因为是晚期且肿瘤多处转移,患者会出现重度营养不良,用“骨瘦如柴”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对于肿瘤晚期且体质差的患者,外科处理肠梗阻的可行性较低。并非医生拒绝治疗,而是考虑到患者体质差,不能承受手术风险或难以有效解决肠梗阻问题。因此,这类患者就这么煎熬着,消耗着。
我认为,对于这类患者,重要的是减轻他们腹胀及不能进食的痛苦,虽然不能挽救其生命,但是至少能改善一下他们的生活质量。
对于这类患者,其家属和医生都必须明白治疗的原则是减轻痛苦,而不是切除肿瘤,是尽量让他们不再腹胀难忍。
对于这类患者,该怎么处理呢?唯一的方法就是腹壁肠管造瘘。
看似很简单的手术,为啥很少实施呢?我见过不少类似的肿瘤患者,发生肠梗阻1个月~2个月,均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原因如下:
1.医生及患者家属对晚期腹部肿瘤患者的治疗原则不清楚。对于这类患者,治疗原则就是减轻痛苦,不要再考虑怎样清除体内肿瘤等,而是要考虑怎样解决肠梗阻问题。
2.医生及患者家属均认为患者不能耐受手术。
3.医生对这类患者束手无策。对于这类患者,很多医生认为满肚子都是肿瘤,无法治疗了,不知道该怎样有效解决肠梗阻问题,即便想造瘘,也无法判断能否实施。
针对第一个原因,需要医生及患者家属改变思想观念。针对第二个原因,需要了解患者的相关情况。不同患者的体质不同,病情不同,可选择的手术方式也不同。手术应尽可能创伤小、时间短。针对第三个原因,我讲一下处理方法及技巧。
1.必须清楚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极差。造瘘本身是小手术,但对于这类患者可能是致命的手术。要尽可能创伤小,不做过多的操作。以秒为单位,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2.明确可用肠管的长度。必须大致了解造瘘近端肠管的质量及长度。如果幽门下十二指肠肿瘤侵犯梗阻,则无法完成造瘘;如果空肠起始部以下仍有1米多长的肠管正常,则造瘘希望很大。可以通过口服泛影葡胺造影剂了解肠管的长度。
3.明确肠管的位置。如果可用肠管位于腹壁下,就会比较容易造瘘且创伤小;如果可用肠管的位置比较深,手术创面就会大,患者可能难以承受。
4.肠管是否挛缩的判断。若肠管挛缩,则难以被提出腹壁外;若相对游离,则容易被提出腹壁外。大致的判断方法是:触诊患者的腹壁,若腹壁柔软,则肠管挛缩可能小;若整个腹盆部僵硬度高且质地韧,则提示肠管挛缩可能性大,造瘘比较困难。一般只要有一个腹壁区域柔软,造瘘的可能性就大。
5.及时终止手术。肠管被提出后,不要再做过多操作,及时终止手术。不能为了手术的完美或想弄清楚腹壁的情况而延长手术时间,那样会增加创伤,严重时会危及生命。(作者供职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责编:韦永柔
审核:李伟强
终审:杜海燕
上一篇:有那些关于世界历史的名著?
下一篇:青春浪漫唯美校园爱情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