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被誉为“心灵的窗户”,更是人体唯一可直接观察到血管和神经的特殊部位。通过眼部检查发现的眼部征象,不仅能精准诊断眼部疾病,还能成为预警某些全身性疾病发生、发展的“信号”。因此,眼睛被医生认为是可洞察疾病的“探测窗”,可谓“窥一眼”而知全身。一般来说,可以通过眼部检查发现或帮助诊断的常见全身性疾病有以下几种。
高血压
高血压会引起视网膜血管损害,导致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在疾病早期,患者往往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疾病发展,可逐渐出现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眼底检查早期表现为视网膜动脉收缩变细,严重者可出现眼底出血、视盘水肿和视网膜脱离等异常情况。因此,建议高血压患者每年至少做一次眼底检查。血压控制不佳或短期内视力下降明显者,需尽早做眼底检查。
糖尿病
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视网膜血管功能,早期糖尿病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仅在眼底检查时可发现视网膜静脉扩张、微血管瘤等特征性病变。因此,眼底检查是早期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手段。此外,多数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病情进展时可引发视网膜脱离、出血。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半年或每年做一次眼底检查。
动脉硬化
通过眼底检查,若发现视网膜血管变细、反光增强呈“铜丝状”或“银丝状”,且动静脉交叉处出现静脉被动脉压迫的典型症状,有助于发现动脉硬化。
高脂血症
角膜老年环是高脂血症的典型眼部表现,常见于50岁以上人群,表现为角膜边缘出现一圈宽1~2毫米的灰白色或白色环状沉积物,并可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宽、颜色加深。
贫血
正常情况下,眼结膜呈淡红色。当人体贫血时,眼结膜会变得苍白,尤其是下眼睑结膜更为明显。而贫血严重时,眼底检查可以看到视网膜颜色变淡,血管变细,反光增强。因此,眼底检查发现上述变化可作为评估贫血严重程度或慢性贫血的辅助依据,患者再结合其他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可明确诊断是否有贫血。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出现突眼症状后,常因眼球过分暴露和眼睑闭合不全而易出现感染、畏光、疼痛、视力下降等眼部症状。出现突眼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要及时进行眼底检查,重点观察视盘是否存在水肿、苍白,以及视网膜静脉有无迂曲扩张,对于早期发现因眼眶压力增高导致的压迫性视神经病变至关重要,有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指导治疗。
肝豆状核变性
肝豆状核变性(威尔逊病)是一种因铜代谢障碍导致铜蓝蛋白合成减少,铜离子在肝、脑、肾、角膜等器官组织中广泛沉积的先天性疾病。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常表现为肝硬化、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及肾功能损害等。其典型的眼部体征是角膜K-F环,表现为角膜边缘出现金棕色或绿褐色的色素环,严重时可影响视力。此外,当先天性铜质代谢异常引起脑部病变时,角膜边缘上可呈现蓝绿色的铜质沉淀环。这些特征性的眼部改变是诊断该病的重要线索,可通过裂隙灯检查清晰观察到。
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不仅有助于维护眼部健康,还能为全身性疾病的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线索。因此,建议所有人遵医嘱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尤其是眼疾患者或术后人群,更应严格遵医嘱复查。
文: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医学部主任医师 陶海
编辑:刘洋 李诗尧
校对:杨真宇
审核:管仲瑶徐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