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不会有一段时间突然很厌恶你的伴侣,或者平等地讨厌身边的所有人,即使他们什么都没做?在社交平台上,很多人将这种现象称为“间歇性厌人症”。
简单来说,就是说我们有时候会突然对身边的人产生一种厌恶感,不想跟对方接触,而且这种间歇性厌恶感还会出现在伴侣身上,有一段时间会觉得怎么看 Ta 都不顺眼,甚至有想分手的冲动。
不少人都对此感到很烦恼,明明对方好像也没什么大问题,可是 Ta 就是让自己感到很不舒服,难道这真的是我们自己的问题吗?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烦人的“间歇性厌人症”。
间歇性厌恶
可能是一种关系信号
虽然间歇性厌人症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心理学术语,但是也反映了人们对于人际关系普遍存在的一些困惑:对于好朋友或伴侣,我是不是不该产生厌恶感?如果产生了厌恶感,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关系有问题或者我自己有问题?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从心理学来看,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跟你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人际关系心理学中的关系辩证法理论(Relational Dialectics Theory)认为,所有的人际关系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相互对立的辩证性张力(Dialectical Tensions),人际关系发展的本质其实就是这些辩证性张力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因此,关系中的辩证性张力并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是促进关系良性发展的自然动力。该理论认为,人际关系中的基本辩证性张力包括以下三种:
· 自主性与连接性(Autonomy-Connection):个体既渴望与人建立联系,得到理解和支持,同时又需要独立自主的空间。
· 开放性与封闭性(Openness-Closedness):个体既想要与对方坦诚交流,分享真实的想法和感受,又希望保留一定的隐私,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 可预测性-新颖性(Predictability-Novelty):个体一方面希望关系中有稳定熟悉的相处模式,满足安全感的需求,另一方面又渴望变化和新鲜感,不想因一成不变而感到乏味。
心理学家莱斯利·巴克斯特通过对 53 对情侣的研究发现,大约有 3/4 的情侣关系都存在这些张力,在初期阶段比较常出现的是开放性与封闭性张力,其他两种张力则随着关系的发展而逐渐增加。而这些张力是否能促进关系的良性发展,则取决于他们是否采用建设性的方式来处理,例如总是让步、牺牲自己的需求,或一味回避问题,则会导致不满情绪的滋生。[1]
也就是说,对身边的人产生间歇性的厌恶感,有可能是因为关系中自然存在的这些对立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平衡,比如某一方渴望更多的亲密感,但却因为被忽视而感到压抑,而另一方则因为没有得到足够的独立空间而感到很烦躁,那么双方都有可能会对彼此产生厌恶感。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上一篇:韩庚罢录门求内幕求真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