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哟喂!这无锡小笼包是要甜死个人啊!"老王咬下第一口就差点喷出来,眼睛瞪得跟铜铃似的。这个在上海生活了四十多年的老克勒,头一回被无锡的甜度整不会了。他瞅着手里的小笼包直发愣,皮薄馅大是不假,可这糖分怕是比上海本帮菜还要翻个跟头。
无锡同事老李在旁边笑得直拍大腿:"老王啊,这才哪到哪,待会带你去尝尝我们这儿的酱排骨,保准让你甜到怀疑人生!"老王心里直打鼓,这无锡人怕不是把糖当盐使?可说来也怪,那玉兰饼外酥里嫩,肉馅带着恰到好处的甜,愣是让他一个接一个停不下来。后来查资料才知道,无锡菜的甜讲究个"咸甜交织",早在乾隆年间就得了"天下第一甜"的美誉。
要说无锡的景致,那才叫一个绝。老王站在鼋头渚的樱花树下,整个人都懵了。三万多株樱花开得那叫一个热闹,风一吹花瓣就跟下雨似的,比他在日本看到的还要壮观。老李在旁边嘚瑟:"怎么样?不比你们上海的外滩差吧?"老王只能干瞪眼,这无锡人怎么连景点都要跟上海较劲?
惠山古镇更是让老王开了眼。那些个祠堂一座连着一座,青石板路弯弯曲曲,活脱脱就是个露天博物馆。最绝的是灵山大佛,八十八米高的青铜大佛往那儿一站,太湖都得矮三分。老王本来不信这些,可摸着佛手的时候,心里那股子烦躁还真就消了一半,你说怪不怪?
饭桌上老李说起无锡人过生日的讲究,老王差点把茶水喷出来。"啥?六十岁生日五十九岁办?你们这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吧?"老李也不恼,慢悠悠地解释:"九就是久,图个吉利。你们上海人过生日就吃个蛋糕,我们这儿满月要剃头,百天要抓周,讲究着呢!"老王心里直嘀咕,这仪式感比苏州评弹的调子还要弯弯绕。
走在南长街上,老王越看越觉得眼熟。这文艺书店的设计,这咖啡馆的调调,怎么跟上海田子坊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老李嘿嘿一笑:"早年间上海三成工人都是我们无锡过去的,现在华虹半导体那些大项目,都是沪锡联手搞的。"老王这才恍然大悟,难怪无锡地铁要往江阴修,这是要跟上海手拉手啊!
梅里遗址博物馆里的陶鬲让老王看得直咂舌。三千两百年前的物件,比上海建城还早两千多年。老李一脸得意:"我们泰伯老祖宗建勾吴国的时候,你们上海还是滩涂呢!"东林书院、钱钟书故居、《二泉映月》,无锡的历史名人凑一桌都能打麻将了。
老王刷手机看到个新闻,说无锡居住满意度全国第一,分数高得吓人。老旧小区改造得跟新的一样,公厕里连手纸都备着,房价却只有上海的三分之一。他瞅瞅窗外,晚霞把运河染得通红,老大爷在桥头下着象棋,心里突然就明白了什么叫"会心一笑"。
要说无锡的城建速度,那才叫一个快。高架桥跟搭积木似的说建就建,湖底隧道说通就通,地铁线从太湖一直修到长江边。老李说这叫"通江达湖",老王心里直嘀咕,这速度怕是连上海都要甘拜下风。
回上海的高铁上,老王望着窗外直发呆。无锡这地方,甜得齁人却让人念念不忘,美得离谱却低调得像个隐士,怪得可爱却活成了别人羡慕的样子。他忽然想起老李说的那句话:"我们无锡啊,不争不抢,可该有的样样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