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到上海?”
一路小跑进餐车,找个空位坐定,刚扒拉了几口鸭血粉丝汤,听到记者跟乘客的交谈,黄女士惊讶地抬头问道。
黄女士家住上海,上班在苏州,前一天晚上加班到深夜,第二天可以晚些去单位,临时抢的无座票,竟让她撞上了这趟“绕着长三角跑一圈”的超级环线高铁。
“滴滴滴滴……”上午10:27,车门关闭,G8388次列车缓缓驶离上海站。这趟去年6月15日开通的长三角“超级大环线”,开始它每日贯穿上海、江苏、安徽、浙江三省一市的旅程。8个多小时后抵达上海南站,完成这场“从上海出发,回到上海”的奇妙闭环。
长三角超级环线路线图。上海铁路部门供图
坐在黄女士对面的石先生,正面对电脑敲得飞快。此时,餐车已坐满无座的旅客,如石先生一般噼里啪啦敲电脑的不少。“去合肥出差,几乎每周都去。”石先生在上海浦东张江科学城从事技术研发工作,隔三差五就要对接合肥、常州、南京的客户,“虽然没有特别注意,但乘坐这趟车的概率肯定不小,因为我经常去的几个城市都有站点停靠。”
记者在车厢里一路观察,一路采访,虽说餐车里“班味儿”很浓,但在其他车厢倒不尽然。
21岁的澳大利亚小伙子Alistar,正赶上大学放冬假,“我有很多中国朋友,所以对中国很感兴趣。”Alistar把来中国的第一站放在了上海,去了南京路步行街、外滩等热门景点,现在正乘火车去南京。
Alistar向记者展示自己的中文名字——贝展诚。人民网记者 唐小丽摄
“进入车站的过程非常顺利,也很高效,”Alistar说,逛完南京,打算继续去杭州玩,“中国高铁很平稳,坐着很舒适。”
“这趟车上的旅客,主要以商务出行和观光旅游为主。”一年时间跑下来,南京客运段高铁一车队列车长金蕾分析道,“到苏州、无锡、常州等站下车的旅客,多是商务出行,到南京、黄山、九华山等站下车的,就大多是出来旅游的了。”
火车上提供旅游服务指南等。人民网记者 唐小丽摄
为此,铁路部门还专程提供了长三角旅游服务指南,到这些热门景区,怎么吃、怎么玩,介绍得清清楚楚。这里还有行李牌、简易手机支架供旅客使用,还可以打卡集章。
“这趟车像极了上海地铁4号线,兜一圈又回来,太新奇了!”上海市民郁女士翻出手机里的行程表给记者看,指尖划过“九华山”“千岛湖”,“本来是趁暑假带娃去合肥找同学玩,刚才刷攻略发现,这趟车经停的好多地方都想去。比如九华山、千岛湖,到一个地方游玩结束,还可以接着乘这趟车继续玩。”
九华山火车站附近风光秀美。人民网 顾海民摄
背着双肩包、静静站在车厢接口处的王同学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没买到座儿?”记者问。
“买到了,座位上有个老人,就不过去了。从庐江西到安庆,也就半个多小时,很快就到了。”王同学得知这条线是长三角环线后也很感兴趣,并表示要找时间坐到黄山赏游自然风光,再到杭州看看大城市的发展。
窗外风景飞驰而过,徐先生举着手机拍个不停。“今天天气很好,窗外的风光也很美,高铁舒适又平稳,如果有时间,我想就这么在车上坐着,体验一下整条环线,一天看遍长三角。”
不少乘客没买到坐票,站在车厢接口处。人民网 顾海民摄
这趟车的“热度”,藏在一组数据里:开通一年间,乘客人数116.7万人次,日均乘客超过3000人次,全程平均客座率达80.5%。
而在黄山,这条线带来的变化更具体。黄山市文旅局局长程燕算过一笔账:去年黄山的国内游客量增长10.76%,旅游收入涨了13.28%,其中,来自沪苏浙两省一市的游客就有2111.76万人次,占了省外游客的三成多。“我们去年还在列车上办过‘烟雨大黄山’推介会,打造推出长三角高铁旅游大环线、长三角‘七名’及两山一湖游等多条线路产品,推出高铁票半价游、周三免费日等优惠政策。”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形容这条线最妙的是“把散落在长三角的珍珠串成了项链”。
“你看,上海的中共一大会址、嘉兴的南湖红船、黄山的奇松、西湖的断桥,以前要转好几趟车才能串起来,现在一趟车就够了。”曾刚认为,更重要的是,它让城市间的心理距离拉近了,为三省一市的居民提供了更多“情绪价值”,“就像黄女士跨省上班不觉得远,郁女士带娃出游不会发愁,这种‘方便’慢慢变成了‘习惯’,长三角一体化,也就具象化了。”(人民网“行进中国”上海调研采访团:唐小丽、汪瑞华、张晶、顾海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