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过敏组织(WAO)统计
全球近40%的人
都曾经或正在遭受过敏性症状的困扰
这个世界过敏性疾病日
让我们重点聚焦
两大鼻炎
您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 每天早晨,叫醒你的不是梦想,也不是闹钟,而是一连串“惊天动地”的喷嚏,伴随着止不住的清鼻涕和鼻子痒……
※ 炎炎夏日,好不容易到了办公室,刚“叹空调”没多久,随之而来的又是一场喷嚏+流涕的“渡劫”……
如果以上场景你“中枪”了,别担心,今天,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孙悦奇副主任医师带大家认清“元凶”,科学抗敏。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揭秘两大“幕后黑手”
很多人以为,早起打喷嚏是“着凉了”,吹空调流鼻涕是“体质虚”。其实,这背后很可能有两大“黑手”在作祟:过敏性鼻炎和血管运动性鼻炎。
黑手一:
过敏性鼻炎—— “行走的过敏原探测器”
简单说,就是免疫系统“戏太多”,把一些本来无害的东西(比如尘螨、花粉)当成了敌人,拉响了战斗警报。
场景分析:为何是「早晨起床」和「空调房」易发?
早晨起床时
※ 终极元凶——尘螨: 枕头、床垫、被子里,生活着数以百万计的“小邻居”——尘螨,它们以人体脱落的皮屑为食。经过一整夜的“亲密接触”,起床时的翻身、抖被子,瞬间就能让这些过敏原在空气中“C位出道”,直冲鼻腔!
※ “过敏原浓度”爆表: 经过一夜的门窗紧闭,卧室里的过敏原浓度达到峰值。
进入空调房时
※ 过敏原“中央空调”: 空调的滤网和内部管道是灰尘、霉菌、尘螨的“温床”。空调一开,强劲的风力就把这些“陈年老货”吹遍房间的每个角落,让你无处可逃。
黑手二:
血管运动性鼻炎—— “傲娇的温差探测器”
这位“黑手”就更傲娇了,它不针对特定过敏原,但只对刺激敏感,尤其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场景分析:它如何让你“中招”?
从热到冷
无论是从温暖的被窝出来,还是从炎热的室外走进空调房,这种急剧的温差都会刺激敏感的鼻腔黏膜,导致血管功能紊乱,立刻引发鼻塞、流涕。
干燥的“攻击”
空调在制冷的同时,也会抽干空气中的水分。干燥的冷空气会让你的鼻黏膜很不舒服,从而触发防御机制——打喷嚏。
孙悦奇表示,很多人其实是“混合型选手”,既存在尘螨过敏,又对温度变化敏感。因此,在这两个场景下症状往往表现得更为剧烈。
不打针不吃药
从环境入手,科学自救
对抗这两类鼻炎,环境控制永远是第一步,也是最有效的一步。请收好这份实用指南:
“卧室求生”清单
1
【投资防螨三件套】
给床垫、枕头、被芯都套上专业的物理防螨罩,把尘螨和它的“口粮”隔离开,这是性价比最高的投资哟~
2
【“热”情清洗】
每周用 55℃以上的热水 清洗床单、被套、枕套。太阳好的时候,多将床上用品拿出去暴晒。
3
【断舍离】
减少卧室里不必要的“藏灰大户”,比如厚重窗帘(换成百叶窗)、地毯、毛绒玩具等。
4
【请进“神器”】
预算充足的话,可以安排上带 HEPA滤网的空气净化器和除湿机,将室内湿度控制在50%以下。
“空调房求生”清单
1
【给空调“洗澡”】
每月至少清洗一次空调滤网!定期请专业师傅做一次深度清洁,你的鼻子会很感激你哒~
2
【温柔过渡法】
不要把空调温度调得太低,与室外温差保持在5-7℃为宜。刚进屋时,可以先开窗通风,或者戴上口罩给鼻子一个适应期。
3
【保持湿润】
如果感觉空气太干,可以在桌上放一杯水或使用加湿器。
个人护理“黄金搭档”
※ 生理盐水洗鼻:每天早晚用它冲洗鼻腔,就像给鼻子“洗个澡”,能有效冲走过敏原、灰尘和鼻涕,安全又舒服。这是医生墙裂推荐的方法!
什么时候该看医生?别硬扛!
如果以上方法都尝试了,症状还是严重干扰生活和工作,或者你根本不确定自己对什么过敏,那么——请及时就医!
挂什么科?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做什么检查?
医生可能会建议你做一个 “过敏原测试”,帮你精准锁定“敌人”。
怎么治疗?
医生会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推荐使用鼻用喷雾或口服抗过敏药等,请一定遵医嘱规律用药噢!
过敏不是“矫情”
是身体发出的信号
是一种需被正视的疾病
掌握这些要点
学会与它和平共处,畅快呼吸每一天
觉得有用?快分享给身边总打喷嚏的TA!一起科学抗敏,告别烦恼!
本文指导专家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孙悦奇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博士后,中山六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主持工作),美国西北大学访问学者。
学术任职:广东省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常委,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医学会睡眠医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医师分会青年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学分会鼻科学组秘书。
医疗专长: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工作10多年,擅长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过敏性鼻炎、鼻中隔偏曲畸形、儿童和成人鼾症,如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等上气道阻塞性疾病等的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鼻咽癌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以及各种鼻腔鼻窦和颅底良恶性肿瘤的内镜手术治疗。代表性病例和手术演示、手术入路创新发表于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中国临床案例数据库、耳鼻喉资讯等杂志和公共媒体平台。
科学研究:参与制定多个鼻科疾病诊疗的专家共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4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和面上资助等多项课题。代表性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Allergy、Rhinology,International Forum of Allergy & Rhinology等杂志。
门诊时间:
周一上午、下午(知识城院区);
周二上午,周三上午、下午(金融城院区)
责任编辑:刘山青、陈子滢
初审:戴希安
审核:简文杨、乐虞莹
终审:李文敏
审定发布:李汉荣
内容来源:中山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