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饮食关注度日益高涨的今天
D-阿洛酮糖(D-Allulose)
作为一种新型低热量甜味剂
已悄然走进大众视野
(7月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式批准其上市)
它拥有蔗糖70%的甜度
能量却仅有蔗糖的5%(约0.4 kcal/g)
成为控糖人群的新宠
但它真的安全吗?
适合所有人吗?
本文将用科学视角为您解析
什么是D-阿洛酮糖?
天然来源:少量存在于无花果、猕猴桃和小麦中,但含量极低。
人工制备:D-阿洛酮糖的主流制备方法为生物酶催化法,就是通过DPE酶,在40~60℃、微酸环境下,把果糖分子结构改变产出D-阿洛酮糖;新兴高效技术包括全细胞催化法、融合酶技术等。目前,D-阿洛酮糖已实现工业化生产。
特性:白色晶体粉末或晶体,无特殊气味,易溶于水,能与食物中的蛋白质发生美拉德反应,赋予食品色泽与香气。
D-阿洛酮糖的结晶过程(图源:中粮集团)
为什么它“甜”却“低卡”?
D-阿洛酮糖的奥秘在于代谢方式:
人体几乎不吸收:约80%被小肠吸收后直接经尿液排出,不参与能量代谢。
肠道发酵:未被吸收的部分被肠道菌群转化为短链脂肪酸(对肠道有益),少量随粪便排出。
结果:实际提供能量仅1.67 kJ/g(约0.4 kcal/g),远低于蔗糖(17 kJ/g)。
D-阿洛酮糖与其他甜味剂的对比
甜味剂也就是代糖,代糖分为人工代糖和天然代糖,而D-阿洛酮糖是一种天然代糖,研究表明,D-阿洛酮糖可以说是最像蔗糖的,它的甜度接近蔗糖,甜度曲线和蔗糖几乎一致,不会像其他代糖那样出现异味,并且D-阿洛酮糖可能具有某些生理功效,如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和神经保护等作用。
*阿斯巴甜因为甜度极高,
实际使用时添加量极少故无影响
谁不适合吃?
尽管多国已批准使用(如美国GRAS、韩国、澳新等),但仍需警惕:
三类人群慎用:婴幼儿、孕妇、哺乳期妇女(安全性数据不足,风险预防原则);
且糖友注意:虽研究表明有辅助控糖潜力,但仍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与降糖药相互作用。
日常使用建议
1. 根据我国国家卫健委公告,每日摄入量:≤20克(约4-5茶匙),避免过量引发肠胃不适。
2. 阅读标签:认准成分表“D-阿洛酮糖”(纯度≥98%),区别与其他代糖混合产品。
3. 慢性病患者使用前请咨询临床医生或者营养师。
D-阿洛酮糖凭借“低卡不减甜”的特性,为减糖需求的人群提供了新选择。尽管安全性较高,但“适量”仍是黄金准则。未来随着更多研究推进,尤其是特殊人群的数据完善,这一“甜蜜替代”有望更科学地融入健康生活。
知识小贴士:选购时注意产品纯度(≥98%),避免添加麦芽糊精等填充剂的高热量“伪代糖”。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健康委2025年第4号公告. 关于D-阿洛酮糖等20种“三新食品”的公告.
2. 齐丽娟,宁钧宇,李国君等. D-阿洛酮糖对健康影响的危害评估. 毒理学杂志, 2024, 12, 38(,6): 414-425.
(本文内容由食品卫生专家基于最新科研文献解读,不作个体诊疗依据。)
/健康科普/
有用的知识又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