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近日,消化内科一区何应碧医生接诊一位中年女性患者,因长期吞咽困难,伴恶心、呕吐,以为自己得了食管癌。经过检查,最终确定该患者患上的其实是一种叫做贲门失弛缓症的病。
贲门失弛缓症
近日,消化内科一区何应碧医生接诊一位中年女性患者,因长期吞咽困难,伴恶心、呕吐,以为自己得了食管癌,做了胃镜才知道自己没有食管癌,原来得的是一种叫做贲门失弛缓症的病。
何应碧医生仔细询问病史、结合查体及相关检查后,确诊该患者为贲门失弛缓症。在细致准确地评估病情后,为其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即POEM术),手术顺利,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术后一周患者成功出院,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患者及家属感激的送来了锦旗。
一、什么是贲门失弛缓症?
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 of cardia,AC)是因食管神经肌肉运动功能障碍,下段食管括约肌呈失驰缓状态,食物无法顺利通过,滞留于食管,逐渐导致食管张力减退、蠕动消失及食管扩张的一种疾病。其最典型临床症状为吞咽困难、反流、胸痛及体重减轻等,患病时间长还会导致营养不良。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自身免疫、病毒感染等有关。
二、贲门失弛缓症的检查方法
1.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用于排除消化道狭窄或食管机械性梗阻等病因引起的吞咽梗阻,如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环及食管癌等。
2.食管钡餐X线造影
检查可见食管扩张或扭曲,食管蠕动减弱,胃食管交界部狭窄呈“鸟嘴”样,是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典型表现。
3.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M)
是目前诊断贲门失弛缓症的金标准及食管动力障碍疾病诊断的主要方法;不仅是贲门失弛缓症(AC)诊断及分型的主要依据,也是对胃镜检查和食管钡餐检查存在的食管动力评估局限的补充和完善,并可用于鉴别诊断。
三、贲门失弛缓症如何治疗?
1.药物治疗
一些药物可减小食管下括约肌的压力,改善患者吞咽困难的症状,适用于早期贲门失迟缓症患者。
2.内镜治疗
常用内镜下食管肌切开术(POEM)治疗,具有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
POEM即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是从食管纵行切开粘膜层,沿着食管粘膜下层自上而下分离,通过建立食管黏膜下“隧道”,并在内镜下切开食管与贲门周围环形肌,使食管下段松弛,可使食物通过食管及贲门顺利到达胃内,术后金属夹封闭“隧道”入口。具有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无致命并发症、体表无疤痕、不损伤迷走神经、不会造成腹腔粘连、不损伤抗反流功能的优势。
3.外科手术治疗
合并有食管下段瘢痕狭窄、肿瘤等情况,或药物保守治疗、内镜治疗效果欠佳者,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如腹腔镜Heller肌切开术(laparoscopic heller myotomy,LHM)。
小结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慢性疾病,长期病程的患者导致营养不良,甚至有可能发展为食管癌,因此,及时干预和积极治疗至关重要。
阅读更多
本周门诊出诊信息(每周更新)
庆祝建院60周年
市委书记再次莅临我院新区医院项目观摩
奋进之笔书写高品质健康服务“示范答卷”
全省卫生健康系统来院调研
以“智”强“治”呵护大健康
多向发力擘画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消化内科一区 何应碧
编辑:宣传部 闵捷
审核:宣传部 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