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惊悚瞬间:洗澡或者换衣服时,突然发现皮肤上多了好些密密麻麻的小红点。这些不速之客,毫无征兆地出现,瞬间让人心生不安,忍不住揣测:它们到底从何而来,又意味着什么?今天,就带大家探寻这些神秘小红点背后隐藏的秘密。
实际上,大家口中的“小红点”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描述。在医学范畴里,皮肤上呈现的小红点种类繁多,它们产生的根源以及对应的处理办法也截然不同。接下来,我们就一同深入了解几种常见的疾病成因。
1.压力性紫癜
压力性紫癜的产生,是由于肌肉在短时间内强烈收缩,致使毛细血管内部压力陡然剧增,最终引发血管破裂、血液渗出,进而形成小红点。像持续的剧烈咳嗽、频繁呕吐、长时间的哭闹、尝试倒立等大幅度动作、癫痫的突然发作,甚至是顽固的便秘,都可能成为它的诱发因素。比如,有的小朋友在经历剧烈呕吐后,眼周就会冒出一片片细密的小红点,这便是压力性紫癜在作祟。
一般来说,压力性紫癜不会带来疼痛、瘙痒等不适,出现的范围也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承受压力的部位。多数情况下,它无需特殊治疗,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自行慢慢消散。
2.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在儿童群体中是一种极为常见的血管炎症。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双下肢出现不痛不痒、针尖般大小的瘀点,严重时还会发展成大面积的瘀斑。与此同时,患者还可能伴随一系列其他症状。
在胃肠道方面,会出现腹痛难忍、频繁呕吐的情况;关节处,踝关节和膝关节会出现红肿疼痛,甚至产生关节积液;肾脏方面,可能出现蛋白尿、血尿等肾脏病变。常见的诱发原因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某些药物刺激、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甚至是体内隐藏的肿瘤。
一旦怀疑是过敏性紫癜,务必立刻前往医院就诊,查明病因。在急性期,患者需要严格卧床休息,遵循优质低蛋白的饮食标准,适量补充各类维生素。同时,要积极针对引发过敏性紫癜的原发疾病展开治疗,比如进行抗感染治疗,停用一切可能致敏的食物和药物。
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又被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其最典型的症状就是皮肤和黏膜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状况,像皮肤上的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血尿、黑便等。急性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儿童中尤为常见,发病前往往有病毒感染的经历,特别是1-5岁的幼儿。
出血部位不固定,大小也没有规律,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清晰看到血小板数量大幅减少,并且有明显的出血倾向。慢性型则多见于成年女性,通常没有明显的感染病史,主要表现为在外伤后皮肤出现瘀点和瘀斑,还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症状。
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必须尽快就医。早期识别并及时诊断,能够大大降低疾病带来的风险。要是发现孩子有类似症状,建议在尽量避免孩子情绪激动、减少磕碰的前提下,尽快前往血液科接受专业检查。
【本图文由“熊猫医学”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蕗鸢,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