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偶发事件出现,有必要举一反三,发生这样的事是教训也是教材,可以成为让旅游环境“变得更好”的镜子
近日,游客朱先生在社交平台发视频称,其侄女在洪崖洞景区遭一红衣女子拉拽拍照,侄女表示明确拒绝后,遭对方恶语相向,后经民警介入调解。
↑红衣女子与游客发生纠纷
7月13日,渝中区文化旅游委发布通报,称旅拍推销人员唐某(女)拍朱某波侄女肩膀推销旅拍产品,继而因言语态度问题引发口角纠纷。目前,相关部门进一步全面调查核实情况,后续将依法依规、公平公正予以严肃处理。对此事给游客带来的不佳体验深表歉意,将严厉打击旅游市场乱象。
据九派新闻此前报道,洪崖洞景区工作人员表示,红衣女子是景区里的商户,租了一个门面做商拍。平时景区里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会对商户进行监管和约束。拍照是自由的,想商拍就拍,不想拍的话直接拒绝就行。
话虽这样说,但在人流量特别大的旅游旺季,景区管理方很难做到时时刻刻盯紧每一名商户的行为,关键还是要通过更多方式切实提升商户的服务意识、法律意识乃至边界意识,遵守经商底线。
旅拍推销人员拍游客肩膀推销产品,又因言语态度问题引发纠纷,这可以说是缺乏边界感的表现。如果游客已明确表示拒绝,对方还强行推销,那便是踩了透明公平的交易底线,甚至有强买强卖之嫌。
其实,在不少热门景点都活跃着商拍人员,能不能与游客一“拍”即合,取决于很多因素,但肯定不能是强扭的瓜。毕竟,拍照只是游客外出游玩的需求之一,核心诉求是玩得开心,情绪价值得到满足。若被强拉拍照,首先会让人感到不被尊重,这种冒犯直接影响游玩心情。
对于此种行为,除了批评教育、处罚等常规措施,针对屡教不改的商户或可采取一定限制措施,避免之后再发生类似事件,影响游客的体验。
当然,有些商拍团队没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属于流动性经营,对此管理有一定的难度。从预防角度来讲,在商拍集中的网红打卡地,可以设置循环播放喇叭,提醒商拍人员不得强拉游客拍照,同时也让游客注意防范。而对于一些长期在景点做商拍生意的人员,管理方可以登记在册,组织相应培训,进一步提升经营的规范性。
近年来,在旅游城市的景点、地标建筑、老城区街头等兴起商拍热潮,有需求便有供给,因此没必要完全禁止商拍活动。如何让游客满意地携美照而归,让商拍人员安心做生意,考验景区的管理智慧。
文旅经济最在意口碑效应,当地文化旅游委较快通报事件经过,并表达歉意,让游客看到了当地维护游客合法权益的真心。而当偶发事件出现,有必要举一反三,发生这样的事是教训也是教材,可以成为让旅游环境“变得更好”的镜子。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李哲
编辑 赵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