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酒店大堂变身古典音乐厅,当旅途休憩邂逅高雅艺术,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在西安上演。7月12日晚,西安首个“住进艺术里”古典音乐分享会于西藏大厦开元名都酒店启幕,国际青年演奏家五重奏组合“凤还巢”用灵动的音符,开创文旅融合“音乐+旅居”全新模式,为古城西安的文旅体验增添了一抹优雅而独特的色彩。
酒店大堂打造成了“开放声场”
当晚7时30分,酒店一楼大堂内,五位青年女演奏家优雅落座,随着首个音符的扬起,原本大堂内的低语声渐渐消散。双簧管如潺潺清泉流淌而出,钢琴与提琴的旋律交织,在挑高的空间里勾勒出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这场没有固定座位区、无须购票入场的演出,将酒店大堂打造成了一个“开放声场”。
现场,旅客们以最放松的姿态与艺术“偶遇”:有人倚靠栏杆,轻轻应和着旋律;有人沉浸在咖啡香气中,用手机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乐手们与观众之间的眼神交汇、微笑致意,构成了比乐谱更生动、更温暖的互动乐章,让艺术不再遥不可及,而是真切地融入了每个人的当下。
本场演出的选曲堪称一场“跨时空对话”。既有莫扎特《双簧管与弦乐四重奏》的典雅之作,展现古典音乐的深厚底蕴;也有改编自流行曲目的《这世界那么多人》,拉近与大众的距离;而《山水》《天边》等作品更是成为焦点。在著名词作曲家杜鸣心和杜咏笔下“高山连绵,碧水无尽”的意境中,双簧管的婉转与提琴的共振相互配合,在大堂穹顶之下铺陈出如中国水墨画般的诗意留白,令人陶醉其中。
让西方乐器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新载体
“用西洋乐器讲中国故事,是我们的初心。”组合发起人裴嘉迪介绍道。成立于2023年的“凤还巢”,成员均有着海外深造背景。她们发挥专业优势,将《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等红色经典重新编配为五重奏,赋予熟悉的旋律新的生命力。当《弄臣》的戏剧性段落与《鸿雁》的辽阔曲调交替奏响,听众们在东西方音符的流转间,深切触摸到了文化交融的独特律动。
小提琴演奏家张耀今
中提琴家曹澜
与传统音乐厅“正襟危坐”的演出形式不同,此次“艺术生活化”的大胆尝试,让“凤还巢”成为国内鲜少将古典音乐从殿堂级场景巧妙“解构”融入日常肌理的探索者。面对酒店开放空间的挑战,小提琴演奏家张耀今表示:“我们不是去控制环境,而是让音乐与空间一起‘生长’。”钢琴家徐艺伦也分享道:“专业不是‘端着’,而是认真对待每个音符,将它们传递到听众心里。”一曲终了,自发的掌声响起,乐手们转身致谢,艺术与大众之间的隔阂就在这一瞬间悄然消解。
谈及此次西安首演,大提琴家赵明月用“厚、静、雅”三个字概括这座城市的气质:“《山水》的舒缓节奏,像是对这座千年古都的呼应。”这种“顺应城市呼吸”的演奏理念,让《山水》的旋律充满了灵性,仿佛能让人听见古城墙下的悠悠风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绵长。
从巴黎的奥艺大会到西安酒店大堂的跨界演出,“凤还巢”始终在积极寻找艺术与公共空间的连接点。中提琴家曹澜透露,未来团队计划尝试与新媒体、流行音乐等更多领域跨界合作,“不为追潮,只为让古典内核以更轻盈的方式被看见。”此次在西安的演出,正是希望借助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底蕴,让西方乐器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新载体”,推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生活化艺术场景”为创新构建注入新活力
随着《友谊地久天长》的终章缓缓落下,夜幕已经深沉,但仍有许多听众围聚在台前,久久不愿离去。这场偶然相遇的音乐会,早已超越了简单的行业跨界。它实现了音乐与城市气质的完美共振,成为了文旅深度融合的生动样本。酒店不再仅仅是旅行途中短暂停留的“驿站”,而是文化叙事的“合作者”;古典音乐也不再是曲高和寡、让人望而却步的艺术,而是成为了连接古今、沟通中外的文旅语言。
“这是古典音乐首次真正‘住进’酒店空间。” 西安西藏大厦开元名都大酒店总经理张熙然表示,“我们希望打破‘艺术需要仪式感’的固有认知,让旅客在办理入住、享受下午茶时光,甚至在乘电梯经过的每一个瞬间,都能与美不期而遇。”这种“生活化艺术场景”的创新构建,让酒店从单纯的住宿载体,成功升级为充满魅力的文化体验发生地,为西安文旅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可能。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杨明 图/受访者提供
上一篇:京城流氓编年史的介绍
下一篇:进入暑期入境游人数明显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