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岁的刘女士被耳鸣折磨了半年多了,白天被琐事冲淡,夜里却吵得她失眠。她觉得是更年期到了,压力大导致的,便跟着网上教程做耳部按摩,可耳鸣丝毫没减轻。
三个月前,她擤鼻涕时发现带血丝,还常觉得鼻塞,这才去了医院。鼻窦 CT 显示右侧鼻咽部有占位性病变,活检后确诊为鼻咽癌。医生说,肿瘤侵犯咽鼓管咽口,引发了耳鸣和听力轻微下降,鼻塞、涕中带血也是典型症状。
刘女士悔道:“总觉得耳鸣是小问题,没想到是这么严重的病。” 经过规范治疗,她的病情得到控制,但听力再也回不到从前。
经常耳鸣,可能是身体在求救
耳鸣是指在没有外界声源时,耳内或头部出现嗡嗡、鸣声等异常声音。多由耳部疾病、噪音损伤或衰老引起,但少数恶性肿瘤也会以耳鸣为早期信号。例如,鼻咽癌易压迫咽鼓管,导致单侧耳鸣伴听力下降;听神经瘤会引发持续性高调耳鸣,逐渐加重;颅内肿瘤压迫听觉中枢时,也可能出现耳鸣伴头痛、呕吐。
这类 “危险耳鸣” 往往有特点:单侧发作、持续加重、夜间更明显,常伴随听力减退、面部麻木、颈部肿块等。若普通耳鸣治疗 2 周无改善,或出现上述伴随症状,需及时做耳镜、鼻咽镜或头颅 MRI 检查。
多数耳鸣与癌症无关,但忽视异常信号可能延误诊治。建议出现不明原因耳鸣别硬扛,先排查耳部问题,再结合全身症状做进一步检查,早发现才能早干预。
耳朵痒却掏不出东西?或暗示这5种疾病
经常耳朵痒却掏不出东西,可能是身体在发出健康预警,需警惕以下5种疾病:
外耳道湿疹:过敏、潮湿环境或不良挖耳习惯可能引发外耳道湿疹,表现为耳道剧烈瘙痒,伴有红疹、脱屑或黄色结痂。治疗需避免过敏原,局部使用抗过敏药膏。
真菌性外耳道炎:真菌在潮湿耳道内繁殖,刺激皮肤引发瘙痒,可能伴随耳闷、异常响声或白色豆腐渣样分泌物。需保持耳道干燥,使用抗真菌滴耳液治疗。
中耳炎:病原菌感染导致耳痛、瘙痒、听力下降,甚至流脓。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滴耳液或口服药物控制感染。
外耳道炎:细菌或真菌感染引发耳道红肿、疼痛、瘙痒,可能伴有分泌物增多。治疗需保持耳道干燥,局部使用抗炎药物。
全身性疾病:糖尿病、肝胆疾病等可能引起皮肤瘙痒,包括外耳道。需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血糖或改善肝功能以缓解症状。
5个伤害耳朵的习惯,劝你少做!
耳朵是精密的听觉器官,一些看似平常的习惯,可能悄悄损伤听力或引发耳部疾病,以下 5 种行为尤其需要注意:
1.频繁掏耳朵
耳道皮肤薄如蝉翼,掏耳时易刮伤黏膜,引发感染或出血。更危险的是,可能将耳垢推至深处堵塞耳道,甚至戳破鼓膜。其实耳垢能自行排出,无需频繁清理。
2.长时间戴入耳式耳机
很多人喜欢戴耳机听音乐、追剧,但长时间高音量使用耳机,会使内耳毛细胞持续受到强烈刺激,导致听力疲劳甚至不可逆的听力损伤。建议使用耳机时遵循“60 - 60原则”,即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使用时间不超过60分钟。
3.耳朵进水后不及时清理耳道积水
耳道长期潮湿是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主要诱因,建议侧头跳几下排出积水,或用干棉签轻轻吸干外耳道口水分,避免深入。
4.忽视耳部疾病
感冒后出现耳痛、耳鸣、听力下降,可能是中耳炎发作。拖延治疗可能导致鼓膜穿孔,甚至影响内耳,造成永久性听力损伤,需及时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5.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不防护
工地施工、广场舞音乐等持续性噪音,会逐渐破坏内耳毛细胞。建议佩戴防噪音耳塞,每次暴露时间不超过 1 小时,远离噪音源后给耳朵 “静音休息”。
上一篇:低头不见抬头见是什么意思呢?
下一篇:凡人归天时哪路神仙接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