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座城市必定有这样一个地方,可能是一个喧嚣的市场,可能是一条热闹长街,没有绝妙风光,未经精雕细琢,凭着容纳百味小吃的随性,引得众多食客趋之若鹜。
在琼岛各处,这样的存在不胜枚举,海口水巷口老街、定安仙沟农贸市场、琼海银海路杂粮街、儋州那恁夜市、三亚建设路小吃街……它们粗糙、朴素、嘈杂,但绝对令人念念不忘。
走入其中,随意逛,沿街吃,逛吃逛吃间,便饱尝了一座城市的美妙滋味。
海口水巷口
够多,才好逛
水塔糕、斑斓糕、海南粉……四面八方飘来的香味,催醒水巷口老街的一天,你来我往的叫卖声中,美味应声而来。
要找一处饱尝海口小吃,这里不容错过,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吃得嘴巴停不下来,美食要够多,才好逛。
水巷口,是出了名的生机勃勃和丰富多彩。早在清末,老街便是商贾贸易之地,浓郁的人气,滋养了不少烟火,琳琅满目的小吃在此聚集。
市民游客在海口水巷口老街吃辣汤饭。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天平 摄
岁月的惯性,让烟火气在老街挥散不去。迷宫般交织的小巷里,南洋风情的建筑装载的不再是旧时闯海绮梦,而是唇齿留香的市井滋味。
东南西北,酸甜苦辣,没有老街装不下的滋味。吃罢早市的海南粉,午市的辣汤接档,逛吃的午后尝个炸虾饼,不占用晚饭吃烤乳猪的胃口,再喝杯斑斓凉虾或甘蔗冰,等着夜宵再就着芒果螺吃炒粉。
有时候,能遇上沿街叫卖豆腐花的小贩。打开保温桶,豆花水当当、滑溜溜的,口感像奶油一般丝滑柔嫩,表面淋上滋味厚重的红糖水,密密地撒上一层白糖,真是锦上添花,口感丰富。
你方唱罢我登场。老街里的美味,像流水宴席一般更迭,从早到晚演绎活色生香的热闹滋味。
这片小吃江湖里,各家都有秘而不宣的独门配方,如此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大伙争先恐后开发出自己的新配方,自豪地为店面冠上自己的姓或名。
其中,“吴日彪”蒜香炸排骨是当之无愧的排队王,蒜香四溢的排骨、鱿鱼圈、鸡翅,外皮炸得金黄酥脆,内里还鲜嫩多汁,碰上刚出锅,还能听到油温未尽的“滋滋”声。对面的“甄大福”老盐饮是炸排骨的黄金搭档,黄皮或柠檬捣碎,淋入蜂蜜,兑老盐水,咸、甜、酸和微微的苦意,混着冰块的凉意滑入喉咙,口齿生津,舒爽畅快。
再往前,四代人百年传承的“罗家杏”海南粉,细粉打底,铺上满满一层配料,炸花生、炸脆片、黄豆芽和劲道鲜甜的牛肉干,独门卤汁一淋,闷头吃粉成为唯一选择。
当然还有姚记辣汤、亚妹海南粉、南洋风味小吃……老街的美味无穷无尽,走不了几步又有好吃的在勾引人,足够人们沉迷其中不断探索。
定安仙沟老市场
够鲜,才好吃
信奉“不鲜不食”的海南人,总喜欢围着菜市场找吃的,毕竟才下摊位,就上菜桌的极致速度,才最能锁住食材的鲜味。
定安仙沟老市场,一条短短的美食街在此扎根,没有老饕或本地人指引,很难从破旧嘈杂的小巷里吃出门道。
老饕们笑称,老市场的早市有三驾马车——卤牛杂、仙沟腌粉和大锅柴火炒粉。虽然都没有招牌,当地却人人知道。
腌粉是海南人吃早餐的日常选择,但不同地界,滋味各不相同。不同于海口腌粉的咸香,仙沟腌粉主打“甜脆酸”。
定安仙沟腌粉 邓钰 摄
腌粉小店占着沿街两个店面,没有招牌和指引,环境不算雅致,但干净整洁。和其他粉店一样,其中一家腌粉小店做粉的橱柜就在店门边,守着一个伙计,等着客人点餐,随时开动。
猪肉腌粉、牛肉腌粉,点餐可选项不多,但都是经典款。客人下完单,伙计拿起大白瓷碗,放入新鲜圆粉打底,随性地撒进芝麻、香油、花生米、酸菜、香菜、白萝卜丝,再结结实实舀一大勺卤汁,过程行云流水,不到两分钟一份美味出炉。
甜的卤汁,脆的花生米,酸的白萝卜丝,拌着滑的粉,奇妙的滋味在唇齿间交缠,又达到了和谐的平衡,让人着迷。
从腌粉店后门走出去,一个铁棚下,戴迷彩帽、穿短Polo衫的摊主,搭起简便的柴火灶,在灼灼炉火上支起大铁锅,卖力地挥动锅铲,翻炒着锅里混着猪肉、豆芽、鸡蛋的细河粉。一台塑料风扇在旁边呼呼吹,怎么卖力都吹不走浓浓的烟火气。且不论炒粉镬气十足、味道正宗,炒粉的过程就像一个令人着迷的小剧场,光看着就觉得津津有味。
和大锅炒粉挨在一起的是牛杂老字号。吃炒粉、配牛杂、喝两口,是市场里地道的乡土味。
一大早吃砂锅卤牛杂,在别处是奢侈,在仙沟是寻常。因靠近牛市,这里的店家凌晨三四点能拿到最新鲜的牛肉和牛杂。眼前的牛杂店算是当地老字号,店内放着几口大铁锅,卤汤“咕嘟嘟”地沸腾着,里面煨着粉肠、大肠、牛肚、牛筋还有牛腩,香气霸道地四处乱窜,食客们动动鼻子就能找到它们。
不少海口老饕周末一大早驱车三四十公里,就为了吃上一口砂锅牛杂,在烟熏火燎的铁棚旧屋,坐着破旧的椅子,静候美味,享受一点鸟出樊笼的畅快和自由。
万宁兴隆农贸市场
够奇,才好玩
油条蘸着咖啡吃,解锁斑斓一百种吃法,咖喱也能炒河粉……万宁兴隆农贸市场,有别处尝不到的南洋风味。
兴隆是海南著名的侨乡,地道的南洋风味在此扎根,融入了百姓的生活日常。
走进市场,摊位上各种南洋风味小吃令人目不暇接。娘惹糕、百香果糕、斑斓椰丝卷、咖喱糯米条……当异域的饮食习惯与本地的物产相遇,老味道开出新花朵,让人有感而发,吃也可以很奇特、很好玩。
万宁兴隆的印尼糕点 邓钰 摄
有的新奇,来源于文化的交流碰撞,有的趣味,根植于本地物产的丰富。
椒盐皮皮虾、生蚝煎蛋、清蒸黑鲳鱼……陵水新村夜市里,各式各样的新鲜海货喂饱了南来北往的食客。
这归功于当地疍家人的勤劳。在新村镇,渔民在船屋上售卖刚捕捞的海鲜,比如生蚝、鱿鱼、皮皮虾等。疍家渔排集市全天开放,夜市最为热闹,夜市通常从傍晚持续至第二天凌晨,海鲜现捞现卖,烟火气十足。
围绕丰富海产,夜市周边出现了诸多餐饮店和小摊,如果你运气够好,能在某家餐厅里吃到最令当地人称道的气鼓鱼粥。
新鲜的气鼓鱼拔刺、剥皮、切块后,和大米熬成浓粥,待鱼肉与米粒已经熬得融在一起,加入盐、胡椒粉、蒜油调味增香,最后撒上葱花,鲜香四溢。要尝这道美味,只此一地,别处难寻。
走街串巷,在各类小吃里感受烟火气,更收获一地一遇的美好经历。
原标题:在老街市里,饱尝一座城
记者:邓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