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培养出一个内心阳光、充满自信、心理健康的女孩?作为父母,我们得从这三个关键点入手。
5年前的那个下午,14岁的女儿被确诊为抑郁症。
我整个人都懵了,那个平时乖巧懂事、善解人意的孩子,怎么会和抑郁症扯上关系?
为了弄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我悄悄加入了一个"抑郁症互助群"。
群聊截图示意
让我意外的是,群里大部分都是90后、00后的年轻女孩。
她们有时候在群里开玩笑互相鼓励,有时候又会突然变得很沉默,默默地诉说着内心的痛苦。看着这些聊天记录,我真的很难相信,这些看起来活泼可爱的女孩子,内心竟然承受着这么大的痛苦。
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我陆续和100多个患抑郁症的女孩进行了深度交流,听完她们的故事后我发现:表面上她们都挺正常的,可内心早就千疮百孔了。
她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在成长过程中受过伤,而父母却没有及时察觉和关心。这让我想起《原生家庭》里的那句话:
"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运,不管我们想不想承认,原生家庭就像是刻在灵魂深处的烙印,先是影响性格,继而影响生活态度,到最后可能就影响了整个人生。"
痛定思痛,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一定会在这三个方面下功夫,好好养育一个心理健康的女儿。
有个叫沐沐的女孩(化名),20出头,长得很漂亮,但总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她告诉我,从高中开始就有抑郁的症状了。
因为住在小县城,周围的人都不太重视心理健康问题,所以她一直没有接受过正规治疗。而导致她抑郁的根源,就是她的父亲。
她爸爸是做生意的,在外人面前总是笑呵呵的,特别和气。可一回到家,脾气就变得特别暴躁,稍微有点不顺心的事,就会对她和妈妈拳打脚踢。
她跟我说:
"我从小到大最大的心愿,就是赶紧长大,离开这个家,找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安全地方。"
别人家的爸爸是女儿的保护伞,是女儿温暖的港湾。可这个女孩的父亲,却用暴力在她心上一刀一刀地割着,直到把她推向了绝望的边缘。
还有另一个女孩,同样被父亲深深伤害过。
小时候,她经常被邻居大叔骚扰,甚至被侵犯。
当她鼓起勇气把这件事告诉父亲时,父亲不仅不相信她,反而质问她:"那么多女孩子,人家为什么偏偏找你?"
从那以后,她就变得特别没有安全感,总觉得周围的人都对她不怀好意,想要伤害她。
对孩子来说,最残忍的事情莫过于:"我把你当作最信任的人,可你不仅看不见我的痛苦,还在我的伤口上撒盐。"
都说父亲对女儿的成长有着特殊的意义。
不只是因为父亲给女儿树立了男性的形象,更关键的是,父亲是女儿最信赖、最崇拜的人,是连接女儿与外界友好关系的重要桥梁。
忽视女儿的情感需要,伤害女儿的心灵,等于是在摧毁女儿对这个世界的信任和热爱。
想起女儿以前经常问我:"妈妈,爸爸为什么老是对我发脾气?他是不是不喜欢我?"
那时候我总觉得,只要我给她足够的爱,就算爸爸不怎么陪伴,她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现在想想,我真的想错了。
美国儿童专家梅格·米克通过多年研究发现:
和同龄女孩相比,经常得到父亲关爱和陪伴的女儿,心理发育水平更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出现焦虑和退缩行为的概率也更低。
女孩的健康成长,真的离不开父亲爱的滋养。
有句话说得特别有道理:
"父母存在的意义,不是给孩子提供舒适富裕的生活,而是让孩子想起父母的时候,内心会充满力量,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以此获得人生真正的乐趣和自由。"
有一个真心爱护自己、永远保护自己的父亲,这才是女孩学会爱自己、爱世界的关键所在。
记得有段时间,女儿长胖了不少,去年的校服都穿不下了。我就总是在她吃饭的时候念叨:"少吃点吧,该减减肥了。"
当时我觉得这都是为了她好,现在才明白自己错得有多离谱。
我采访过一个叫晴子的女孩(化名),身材高挑,看起来很时尚很有气质。但她不敢直视别人的眼睛,每当你看向她时,她的眼神里总是闪过一丝躲闪。
她现在是一家4A广告公司的签约模特,但却一直活在深深的自卑阴影里。
小时候,她确实比较胖。
她妈妈总是挖苦她:"你看看你自己,胖得跟猪似的,穿什么都不好看。"还给她起了个外号叫"猪妞儿",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外面,都毫不避讳地这样叫她。
说起来,女孩子确实容易对身材、长相、穿衣打扮产生焦虑,特别是青春期的女孩。
因为社会对女孩的外在要求比较高,女孩子经常担心自己的身材、长相是否符合大众标准。一旦受到负面评价和攻击,她们就很容易产生强烈的羞耻感。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女孩会因为外貌问题陷入自卑和抑郁。
《听见她说》里的齐溪从小被人说"象腿",深感羞耻,长期陷入不自信的状态。
成年后的她每天照镜子要花三个多小时,不敢素颜见人,只有化好浓妆、搭配好精致的衣服,才敢自信地走出门。
卸了妆之后,她又会陷入无尽的自卑当中。
有句话说:
"我们无法阻止外界的恶意,但可以选择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道理是一样的。我们没办法让孩子按照世俗标准长得完美无缺,但我们可以帮孩子建立强大的内心,让孩子有勇气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有力量抵抗外界的恶意。
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说:
"当你从别人嘴里听到关于自己的负面评价时,并让这些评价进入你的潜意识时,你就是在内化它们。"
女孩对外界的评价特别敏感。
当女儿出现外貌焦虑的时候,父母最应该做的就是:及时疏导孩子,欣赏孩子,让她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从而善待自己,勇敢做自己。
要知道,孩子接纳自己的底气,都是父母给的。
还有个叫月亮的女孩(化名),是唯一一个拒绝和我视频聊天的人。她只愿意通过文字和我交流。
她在消息里写道:
"我知道自己很不合群,很奇怪,但如果你知道我经历过什么,可能就不会觉得奇怪了。
从小,我爸妈感情就不好,经常吵架,摔东西。
我爸是个酒鬼,一喝醉就像疯了一样打我和我妈,手边有什么就拿什么打,小板凳、皮带、痒痒挠......什么都用过。
我从小就很要强,想保护我妈,总是假装很坚强,好像什么都能扛得住,其实内心很无助很害怕,也很自卑。
我不相信这个世界,也没有安全感,别人一个无意的动作,我都以为是要打我......"
我和老公也经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谁都不肯让步的时候还会动手。
以前我总觉得这是大人之间的事,和孩子没什么关系。
没想到,父母关系不和,受伤最深的竟然是孩子。
夫妻关系不和谐的家庭,会让孩子一辈子都活在被抛弃的痛苦和自卑中。
国际教育机构曾经做过一项调查:有心理问题的孩子中,父母经常吵架的家庭占32%,离婚家庭占30%,和睦家庭只占17%。
这说明:父母关系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孩子一生的幸福指数。
景甜曾经在《了不起的姐姐》中,难得地提到了自己的家庭。
小时候,景甜的父母经常因为一些小事争吵。
父母吵得越来越凶的时候,会噼里啪啦地砸东西,甚至打架。
每当这种时候,景甜就躲到房间里,一个人默默地写作业。
她说:
"那么小的年纪,听到父母争吵,真的是特别大的伤害。我会很恐慌,总是想我哪里做错了?"
疫情期间,父母选择了离婚。已经成年的景甜表面上支持父母的决定,内心却还在滴血。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莫里斯·桑达克说:
"不要小看童年时期的恐惧和不安,它们会伴随人的一生。不要低估孩子的洞察力,他们什么都懂。"
因为孩子特别在意父母之间的情感互动,她们经常通过这些来判断家庭环境是否安全,判断自己是否被爱。
特别是女孩,内心更加敏感。
父母关系不好,不仅会严重破坏孩子的安全感,还很可能让孩子把所有错误都归咎到自己身上,怀疑自己,折磨自己。
最可怕的是,这种伤害和痛苦,会跟随孩子一辈子。
所以说,想让孩子幸福快乐地成长,父母就要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
爸爸多抽时间陪陪家人,多承担一些家庭责任;妈妈少一些焦虑,多一份内心的平静。
爸爸多给妈妈一些尊重和体贴,妈妈多给爸爸一份理解和包容。
让家里充满爱的话语,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爱的力量。
你知道吗?
全球有3亿人被抑郁症困扰,我国就有9000万人。根据2020年的最新调查,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患抑郁症的人数大约有3000万。
其中,由于女孩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女孩比男孩更容易患抑郁症。
这给所有有女儿的父母敲响了警钟:一定要重视女儿的心理健康。
女孩比男孩更内敛,内心世界也更丰富。很多时候,她们喜欢把心事藏在心里。
她们表面上装作若无其事,并不意味着她们没有受到伤害。
即使感觉到自己可能有问题了,她们也会羞于开口。
就像一位叫Nikki的网友说的那样:
"黑暗是怎么来的呢?小时候缺失的安全感,讨好型人格,那些年的坚持,优柔寡断却又死磕到底。所有的一切,都在某一刻爆发。不是突然来的,而是积累已久。用医生的话说,我可能已经病了十几二十年。"
这个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养育孩子也没有重来的机会。
希望我的教训和痛苦的感悟,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多给她们一些爱与陪伴,多一些鼓励和赞美,滋养她们的心灵,让她们变得自信、勇敢、乐观。
给孩子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我们的爱中相信自己值得被爱,从而热情地拥抱自己,拥抱世界。
相信我们的每一份爱和用心,都会化作一道明媚的光,照亮孩子的整个世界。
上一篇:是老两口,还是老俩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