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几乎被掏空!”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今年54岁张先生的病情令医务人员也感到震惊。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早在25年前,张先生因左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当地医院行左侧全髋关节置换术,10年前开始,他便出现了左髋部疼痛伴跛行的症状。张先生觉得自己左下肢逐渐变短,之后左侧臀部出现肿胀与包块。这几年,这些包块逐渐长大,下肢短缩也越来越明显,疼痛日益加重,而且在腹股沟区也逐渐出现包块且日益变大。
▲术后复查X线片
在医院骨科关节外科主任医师康鹏德处,经术前初步检查,发现张先生的左髋臼假体松动,髋臼及股骨近段严重骨溶解、骨缺损,髋周及髂窝形成巨大炎性假瘤;盆腔CT血管造影,提示左侧髂动静脉与巨大的炎性假瘤关系密切,髂血管被炎性假瘤压迫并粘连。这意味着在清除骨溶解病灶、切除炎性假瘤的过程中有可能损伤盆腔动脉,引发术中大出血。
记者得知,针对这一复杂病例有两大难题:第一是患者髋臼周围的炎性假瘤包块向上蔓延至髂窝,形成巨大软组织包块,且与髂血管紧密粘连,在分离、切除炎性假瘤的过程中出血风险极大,稍有不慎就可能损伤盆腔血管,手术视野受限,若止血不及时,将会威胁患者生命;第二是患者髋臼侧严重骨缺损,要如何重建原有髋关节的旋转中心,形成稳定固定。
▲术前3D打印假体设计
医师团队立即进行全科疑难病例讨论,最终确定手术方案,手术分两步进行:一是,经前方髂腹股沟入路行髂窝炎性假瘤的切除,术中为了充分暴露、保护盆腔重要血管,邀请血管外科胡瀚魁副主任医师协助;二是,经后外侧入路取出原失效的假体,同时清除后方骨溶解病灶。针对髋臼骨缺损严重,目前的假体无法重建髋臼、无法获得稳定固定,团队拟采用3D打印技术定制特殊髋臼假体重建髋臼。
6月18日的手术中,医生通过仔细游离左侧髂动脉与髂窝炎性假瘤包块的粘连后,顺利完整切除病灶;同时通过后外侧入路实现了原有假体取出、骨溶解病灶清除及3D打印髋臼假体的精准植入。整个手术过程顺利,得益于麻醉科的平稳控制性降压及血管外科的辅助。
幸运的是,术后张先生平安返回病房,术后第一天,患者即扶助行器逐渐下地行走,并于术后三天顺利出院。目前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在助行器辅助下患肢负重活动,预计几周后可脱离助行器逐渐自由行走。
上一篇:“节气养生课堂” | 小暑养生文明实践公益课堂开讲啦!
下一篇:最感悟人生的禅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