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壮汉热死工地
家中老人舍不得开空调,突然晕倒
男子体温42℃多脏器像煮过一样
热的要命,真不是一句玩笑话,每年都有人因热射病死亡。
热射病(heatstroke,HS)是最严重的中暑,是由热损伤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严重致命性疾病,其死亡率超过50%。
2025 年4月28日,《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5版)》正式发布(下称:指南)。
这些人群要警惕热射病
户外工作者,如军人、消防员、建筑工人、快递员、外卖小哥、环卫工等。
高强度户外运动者,如马拉松爱好者。
高危人群:体温调节功能不健全的个体更容易发病,如婴幼儿、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长期卧床及肥胖患者等。
烫:自觉身体发烫(由内而外发热),摸起来烫手,没什么汗。
晃:异常疲惫,行走不稳,似醉酒状,如走不稳,拿不稳。
晕:头晕,意识模糊,抽搐,如说胡话,认不清人。
乱:脸色潮红或苍白,心慌气短、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像晕车。
现场救治六步法
当发现可能是热射病的情况,应把快速、有效持续降温放在首位,并且立刻转运到医疗机构。热射病的现场救治应遵循“边降温边转运”的原则,当降温与转运存在冲突时,应做到“降温第一,转运第二”。具体方法可采用现场救治六步法:
脱:立即脱离高温环境,减少衣物
泡:快速有效降温(冷水浸泡优先),指南建议是 30 分钟内将核心体温降至<39.0℃,2 小时内降至<38.5℃
测:快速测量核心体温,持续、动态监测
(后三步建议由专业的医务人员操作)
补:快速补液辅助降温
通:管理气道保障降温安全
静:控制抽搐减少额外产热
如何预防热射病
热习服:逐步提高热环境下的训练或体力劳动强度以增强机体对热的耐受力。
不带病:在高强度运动或体力劳动前,如有不适( 如腹泻、感冒、疲劳等或服用药物),应避免进行此类活动或降低强度。
预降温:在高强度运动或劳动时,注意进行降温,如冷水喷雾、湿毛巾擦拭。
补水盐:在高强度运动或劳动后,需补充液体,推荐饮用电解质饮料。
备三宝:常备温湿度计、温度计、指脉氧监测仪及防暑药物,在家中、工作或者运动场所。
配设备:在高强度运动或劳动场所配备降温设备,一旦出现症状,及时降温。
不熬夜:避免熬夜,保证足够的休息。
盯重点:长期缺乏锻炼、BMI超标、长期不在热环境下训练或劳动的人员,有基础疾病的老人,儿童等,其热耐受力较差,需特别注意防护。
* 参考来源:丁香园、《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5版)》
上一篇:顾漫现在在连载什么文?
下一篇:谁知道费县在临沂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