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家卫健委将“体重管理”列为全民健康专项行动重点,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肥胖这一潜伏的“慢性病”。数据显示,我国超半数成年人面临超重或肥胖困扰,而科学减重不仅是外形改变,更是对代谢健康、心血管疾病乃至心理状态的全方位守护。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减肥过程中,更是“七分吃三分练”,所以如何“吃对吃好”才是健康减重的关键。
饮食治疗作为肥胖症管理贯穿始终的基石,要求对患者的膳食模式进行系统性优化,并对其摄入的各类营养素进行科学管理。这种对“吃”的根本性干预,并非仅在特定阶段有效,而是覆盖从预防、治疗到维持的肥胖症全周期,是任何成功干预方案都必然包含的核心组成部分。
一
饮食治疗原则
◆ 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合理膳食;
◆ 少吃高能量食物,饮食清淡,限制饮酒;
◆纠正不良饮食行为,科学进餐;
◆多动少静,睡眠充足,作息规律
◆食养有道,合理选择食药物质;
◆ 安全减重,达到并保持健康体重。
二
饮食管理方法和食物选择
01
成功实施肥胖饮食管理需把握两大要点:
控制总热量
根据体重目标计算每日所需能量,建立合理热量缺口
提升营养质量
✅ 多样化进食: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材,每周达25种
✅ 关键营养素保障: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需足量
✅ 推荐早、中、晚三餐供能比为3∶4∶3
✅ 黄金配比:碳水50%-60%|蛋白质15%-20%|脂肪20%-30%
营养师提示:
若饮食评估发现营养素缺口,需在专业指导下补充复合营养素。
02
碳水化合物的来源和选择:
鼓励主食以全谷物为主(全谷物保留了谷物的谷皮、糊粉层、胚乳和胚芽,比精加工谷类含有更多B族维生素、膳食纤维、矿物质等)。
适当增加粗粮(例如谷物类的燕麦、荞麦、大麦、玉米、藜麦、小米、红米、黑米、紫米、高粱等;杂豆类的黄豆、红豆、绿豆、黑豆、扁豆、鹰嘴豆、蚕豆等;块茎类的山药、马铃薯、红薯等),并减少精白米面摄入。
此外,摄入碳水化合物(包括水果类)时要注意其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GI是指进食含50g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某种食物2 h内血糖升高的程度和进食50g葡萄糖引起的血糖升高程度的比值。GI是衡量食物中碳水化合物提高血糖水平能力的关键参数,与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速率有关。
03
脂肪的来源和选择:
人类膳食中脂肪的主要来源是动物脂肪、肉类及植物的种子。
动物来源脂肪的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多,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少,其中水产品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如深海鱼类、贝类食物含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相对较多。
植物来源脂肪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常见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表1 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查看大图
建议在日常膳食中:
减少高饱和脂肪的食物:如肥肉、奶油,尽量用瘦肉或植物蛋白代替。
避免反式脂肪:减少油炸食品和含人工脂肪的零食摄入。
合理搭配饮食:将优质脂肪与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结合,帮助控制血脂及体重。
04
蛋白质的来源和选择:
应该以优质蛋白为主。优质蛋白含有种类齐全的必需氨基酸,且比例接近人体需求,容易被消化吸收。它不仅是人体组织修复和生长的基础,还对维持免疫系统、肌肉、骨骼等组织器官的健康起到关键作用。优质蛋白主要来源于肉类(禽畜的瘦肉部分)、鱼虾、蛋类、奶类、大豆等。
动物性蛋白利用率较植物性蛋白好,在进食中适当进行搭配,达到蛋白质互补是非常重要的。动物性蛋白的氨基酸组成更接近人体需求,利用率较高;而植物性蛋白虽然氨基酸种类相对不齐全,但通过合理搭配,也能达到良好的营养价值。
05
膳食纤维的来源和蔬果选择:
膳食纤维在减肥和整体健康中扮演着“代谢调节器”和“肠道守护者”的双重角色。它不仅能增强饱腹感、减少热量摄入,还能通过调节血糖、胆固醇和肠道菌群,从多途径助力科学减重。
在日常的膳食中需保障足量的新鲜蔬果摄入,蔬菜水果品种多样化,但要减少高糖水果(如芒果、西瓜、荔枝、哈密瓜等)及高淀粉含量蔬菜(土豆、南瓜、山药等)的摄入。
蔬菜类:低糖高纤优先
△查看大图
避坑提醒:
高淀粉蔬菜(土豆、山药、南瓜)按主食对待,食用时需减少谷物摄入,慎选腌制蔬菜(如酸菜),高钠加重水肿。
水果类:低糖高纤为黄金标准。
关键技巧:优先选带籽水果(如草莓、猕猴桃),籽富含不可溶纤维。水果连皮吃(苹果、梨),果皮纤维占比达40%
三
常用的医学减重膳食模式
医学减重膳食是为了满足肥胖症患者的基本能量需求及减重要求而调整营养素比例或进食节律的饮食方式,主要包括限能量膳食、高蛋白膳食、低碳水化合物膳食、间歇性能量限制等方式。
1
限能量膳食
限能量膳食(calorie restrict diet,CRD)是指在目标能量摄入量基础上每日减少500~1000 kcal(1 kcal=4.184 kJ)能量(男性为1200~1400 kcal/d,女性为1000~1200 kcal/d),或在推荐摄入量基础上减少1/3。CRD可显著减轻体重及体脂量,改善血脂及胰岛素抵抗,降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CRD适用于所有肥胖症患者,并可以长期实施。
2
高蛋白膳食
高蛋白膳食(high protein diet,HPD)多指每日蛋白质摄入量超过摄入总能量的20%,但不超过30%,或是蛋白质摄入量超过1.5 g/(kg·d),但不超过2.0 g/(kg·d)的膳食模式。HPD可增加静息能量消耗,减轻肥胖症患者体重,降低体脂含量,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能够增加饱腹感从而减轻饥饿感,有助于重度肥胖者减重效果的维持及增加依从性。HPD适用于肾功能正常且需要短期快速减重的伴有糖脂代谢异常的肥胖症患者,不建议长期HPD。高蛋白膳食不适用于伴有痛风、肾脏疾病、肝功能不全和消化系统疾病(胰腺炎、慢性肠胃炎、消化道溃疡等)的肥胖症患者。
3
低碳水化合物膳食
低碳水化合物膳食(low carbohydrate diets,LCDs)是指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40%,脂肪的供能比≥30%,蛋白质的摄入量相对增加,限制或不限制总能量摄入的一类膳食。LCDs有助于肥胖症患者减轻体重,减少内脏脂肪、改善糖脂代谢。适用于肥胖症患者的短期或中期体重控制,在短期、快速降低体重方面优于其他饮食方法 。
极低碳水化合物膳食(very low carbohydrate diets,VLCDs)是指以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20%为目标(生酮膳食是VLCDs极特殊类型)。肥胖症患者在其他减重膳食模式干预无效后,在充分考虑安全性的前提下,可以在专业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短期生酮膳食管理。应用生酮膳食时除监测血酮体外,还应监测肝肾功能、人体成分的变化,并密切关注血脂水平。生酮膳食不适用于肝功能损伤、胰腺炎、胃肠动力下降、怀孕和哺乳等的肥胖症患者。
4
间歇性能量限制(轻断食膳食模式)
间歇性能量限制(intermittent energy restriction,IER)是指按照一定规律,在规定时间内禁食或给予有限能量摄入的饮食模式。目前常使用的IER方式有:隔日禁食法(每24小时轮流禁食)、4∶3或5∶2的IER(在连续/非连续日每周禁食2~3 d)等。在IER禁食期,能量供给通常在正常需求的0~25% 。IER干预可降低肥胖症患者的体重,减少体脂含量,同时改善脂代谢及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表2 各类食物选举例
△查看大图
科普专家介绍
王永海,青岛市城阳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第三批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青岛大学、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临床教师。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内分泌和糖尿病学分会肥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内分泌山东学组专委会委员;山东省老年医学会第一届糖尿病足及创面修复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代谢病与康养医师分会首届委员会委员;青岛市医学会第六届糖尿病分会委员;青岛市医院协会内分泌代谢慢病管理专委会委员;青岛市医学会骨质疏松青年委员会委员。
擅长:从事临床工作近20年,曾于北京大学第一人民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进修学习,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代谢性疾病诊疗。
供稿:王永海
审核:饶小胖
上一篇:男友说我是他的一帘幽梦我怎么回复
下一篇:邪神面具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