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撒哈拉沙漠西大门最后一道关隘,廷吉尔除了给往来商贾和游客提供补给和休息的绿洲,在距市区西北约20公里处,它还有一处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世界十大美妙峡谷之一、全球十大攀岩胜地之一,世界上最壮观的峡谷之一,也是唯一位于非洲的陡峭型攀岩胜地的托德拉峡谷。
午餐过后,汽车在阿特拉斯山脉的盘山路上蜿蜒而行,驶向托德拉峡谷,向窗外望去,岩石山峦荒凉而冷峻,连绵起伏的褐色山峦上,疏疏落落地点缀着几点绿色,犹如大自然随手泼洒的几滴墨点,于荒凉中显出一种不屈的生机。
到达峡谷入口处,举目望去,一道狭长而深邃的缝隙赫然劈开在巨大的赭红色岩壁之上,入口处仿佛山峦刚刚裂开了一道缝隙,如果大家没忘记的话,这就是《木乃伊2》的外景拍摄地,应该记得片中大祭司伊莫顿化身水魔张开巨口准备吞噬奥康纳他们乘坐的热气球那恢宏的场景吧!
说实话,本人对大反派伊莫顿是充满同情的——身受虫噬、剜舌之苦的木乃伊归来,本只为唤回千年前的爱,孰料最后竟遭到爱人安苏娜的背叛……伊莫顿坠入地狱前眼角溢出的苦涩绝望和万念俱灰真的是太经典了!
两旁的山岩壁立千仞,高耸入云,如同两扇巨大而沉默的石门,隐隐地透出某种不可言说的威严与力量。峡谷两侧的峭壁陡立如削,高达三百米,仿佛由天地巨力猛然劈开,赭红中渗着铁锈色的岩壁,被日光切割出极其锐利的明暗交界线,投下浓重而沉实的影子。
漫步在峡谷中,山风激荡,两岸悬崖危峙,如两扇将要合拢的石门,鸟鸣啾啾夹杂着溪泉叮咚,阳光倾泻照射着赤红的砂岩,深浅不一的反光来回折射,形成光耀四壁金光闪闪的奇观,而这些陡直的崖壁又成为攀岩爱好者的天堂——注意看,绝壁上的小黑点(攀岩者)有几个?
阳光只在正午时分才能勉强照到谷底,其余时刻,谷中便只沉浸于一种半明半昧的神秘氛围里。两岸峭壁崔嵬,壁立千仞,直耸云天,人行其中,如蝼蚁井蛙,举目望去,峡顶乍开一线,仿若坐井观天。
托德拉峡谷拥有复杂多变的地形和多达400多条跨越各种难度等级的攀岩线路,并且以雄伟壮丽、陡峭凌厉、鬼斧神工的原始自然风貌被众多攀岩爱好者称为世界十大攀岩胜地之一,欧洲攀岩爱好者对其更是青睐有加,野攀爱好者几乎把来这攀爬当作家常便饭。
攀岩运动也属于登山运动,攀登对象主要是自然山体的岩石峭壁或人工仿造的半天然塑胶岩墙。所以攀岩运动又分为自然岩壁攀登Traditional Climbing和人工岩壁攀登Sport Climbing,而对于热衷冒险、喜爱自然、勇于挑战、追求胆大刺激的欧美人来说,在托德拉峡谷这种崖壁几近垂直,风光独特、原始天然、充满野趣的地方完成挑战,肯定是最嗨最爽的一种运动喽!
对于初级阶段的入门级攀岩爱好者,人们则采用法国最盛行的先锋攀登Sport climbing方式,即预先在路线上安置数个膨胀钉和挂片,攀登过程中,攀登者只需将快挂扣进挂片成为保护点并扣入主绳就可保护自己,这比传统攀登安全性高得多,可以降低初学者的心理恐惧,逐步突破生理极限,从而充满信心,挑战更高难度。
攀岩运动被誉为“岩壁芭蕾”、“峭壁上的艺术体操”,这与自由攀登Free Climbing那无与伦比的优美、流畅、刺激、动感以及力量与技巧的完美结合是密不可分的,《碟中谍2》中阿汤哥在犹他州南部的徒手攀岩、《极盗者》中卢克·布雷西们徒手攀岩委内瑞拉天使瀑布的紧张桥段,是否看得人手心冒汗、心跳窒息?
看到攀岩者们在峭壁上腾挪舒展,力量与技巧的完美结合得以流畅体现,这些勇者对大自然的探索和挑战既值得艳羡更值得称赞!
勇者无畏,人类纵然渺小,但是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对大自然永无止境的探索和挑战!无论社会如何发展进步,人们终是有回归自然、挑战自然、发现自我、挑战自我的渴望和欲望,这也许就是攀岩运动等户外运动、极限运动深受人们喜爱的根本原因吧!
托德拉峡谷不愧是攀岩爱好者的乐园,漫长地质运动所构成的峭壁、裂缝、风蚀崖、大凸石为练习抓、抠、拉、推、张、蹬、跨、挂、踏这些攀岩的基本技术要领提供了绝佳的场所和空间。
托德拉峡谷的红砂岩崖壁几近垂直,强风对崖壁的侵蚀形成不规则的凹凸和崩裂,既危险又刺激,简直是攀岩运动的绝佳场地和首选!
据说这里有超过400条跨越各种难度等级的攀岩线路,最长的线路有近300米。当地有很多专为攀岩爱好者开设的客栈,从住宿的地方步行数十分钟即可到达攀岩点,如此快捷方便自然会吸引更多的爱好者们到这里来享受岩壁的心跳时光。
托德拉峡谷有多条行山路线,初次前往的朋友最好聘请当地专业导游带领,以便根据难度进行适当选择;峡谷气候多变,特别注意阵性狂风;托德拉峡谷属典型的风蚀岩山体,前几年曾发生过山体滑坡,因此不建议雨季前往;攀前一定要反复确认路线的安全性和装备的可靠性以及互保措施;切忌盲目冒险激进,另辟攀爬线路,记得听从当地向导的建议保证自身安全。
继续前行,岩壁的肌理更加清晰,层层叠叠的褶皱仿佛巨人的皮肤,历经亿万年风霜,一道道深刻纹路如同岁月刻下的密码。有些地方,不知何年何月,何人何事,刻下了一些难以辨识的古老符号和图案——粗犷的线条在岩面上延伸,如同某种沉默的祈祷或原始记事,无声地对抗着时间洪流的冲刷。
清清浅浅的Todra River托德拉河漫过谷中的卵石,不过此刻水量并不丰沛。水流在乱石间淙淙作响,水声在逼仄的空间里反复回荡、碰撞、叠加,形成一种奇特的混响。
“托德拉”在柏柏尔语中意为生命,它是摩洛哥极少数四季都不断流的溪河,更为神奇的是谷底有一眼神奇的泉水,据说少女喝了会喜结良缘,而已婚妇女喝了则很快会怀孕,所以该泉又叫“送子泉”。因此托德拉峡谷亦被当地人称为“生命之谷”。《花样姐姐》中寻找神秘送子泉、用泉水煮方便面的地方就是此处哈!
车辆虽然可以进入,但是道路狭窄,所以采用徒步的方式去感受托德拉峡谷峭壁陡立、石崖高耸的震撼才是最佳方式。
走在峡谷底部,沉重的压迫感扑面袭来。四壁陡崖密闭如桶,窄窄的峡谷上方只有一缕阳光投射谷底。尽管阳光普照,但峡谷间依然有些阴暗,山风在两壁间冲撞,小溪在公路旁轻淌。笔耸的崖壁如两扇将要合拢的石门,有种俯压逼仄之感——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宝藏之门?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牧民定居以及各地游客纷沓而至,峡谷中也有许多当地人开始摆摊设点,兜售各种手工制作的工艺品了。
当然,哪里都有货真价实的手工艺品和粗制滥造的赝品和仿制品,须得生就一双火眼金睛哈!
物以稀为贵,无知者就不要乱消费!
这里无需门票,可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会不会又将成为过度开发的牺牲品——狭长的道路两侧是兜售工艺品的商贩,石壁上满是游客或写或刻的文字,好在没有强买强卖。
在这原始自然的天地中,人们的天性得以释放,崖壁上挂满攀岩爱好者,谷中游客络绎不绝,河滩上是蹦跳鱼跃的大人小孩,明与暗、红与绿、黄与蓝、动与静、高大与狭窄等诸多元素相互冲撞构成一幅意趣盎然的画面。
峡谷的轮廓在阳光的半遮半掩中变得朦胧而柔和,骨感的嶙峋与厚重的压迫感,竟在光色变幻的魔法里奇迹般地消融了,转化为一种宏大而温柔的拥抱。
终于,我们抵达了峡谷最深处。前方似乎已无路可通,唯有巨大的、合拢的岩壁迎面矗立。峡谷尽头拐弯处,原本建有几幢酒店,不过一次山体滑坡,将部分房屋砸毁已遭弃用。
托德拉峡谷河谷底部原始清新、空气湿润、风光迷人,美不胜收。与峡谷周围贫瘠荒凉的红棕色,形成鲜明而奇妙的对比,许多欧洲游客喜欢身着阿拉伯服饰在此拍照留影。
通往阿特拉斯山北麓伊米勒希勒的R703公路穿过峡谷,所以在谷底游览须得小心翼翼,如遇到两车相会,最好下到路基旁的河滩里,同时还要注意高空坠石,雨季不建议游玩此地。
峡谷中被时间磨砺的粗犷符号,仿佛远古灵魂的指纹,越过悠远时空,轻轻叩击着此刻旅人的心房——原来人类对永恒印记的渴望,竟如此古老又如此相似。
彼时的人,在崖壁之下留下存在的痕迹;今日的我,在峡谷中寻觅存在的回响。我们终究都不过是时间峡谷中的一粒沙尘,以各自的方式,在永恒的时光中留下瞬间的划痕。
告别托德拉继续向梅祖卡进发,峡谷的壮美与压迫感已悄然沉淀于心,而那些柏柏尔人的汗水与笑容,峡谷深处不可解的古老刻痕,以及千仞绝壁逼仄压人的震撼瞬间,却如岩层般在记忆里清晰堆叠起来。
从早晨瓦尔扎扎特出发,奔波400公里赶到梅祖卡已是黄昏,然而,“黄昏了,太阳正落下地平线,辽阔的沙漠被染成一片血色的红......在路旁柏柏尔妇女的打量中同时幻想著,我正跑进天方夜谭的美丽故事中。
在荒袤的戈壁滩上伴着滚滚红尘疾驰了几个小时,一路走走停停直到此刻,燃烧的心仿佛还在沸腾,领队兴奋地向大家宣布:撒哈拉之门梅祖卡到啦!
透过车窗,视野里开始出现高低连绵的金红色沙丘和时断时续的绿荫掩映下的夯土房屋,我终于相信,梦中的撒哈拉到啦!
梅祖卡本是撒哈拉沙漠西北部边缘的一个小村落,近年由于旅游的迅猛发展,村子规模逐渐扩大成一个繁华的沙漠小镇,各种档次的沙漠酒店和帐篷客栈如雨后春笋在这里林立诞生。我们入住的Ksar Merzouga Hotel 卡萨酒店,位于小镇东北的沙漠边缘.
热情似火的欧洲美女,看样子也是抑止不住的激动,换上柏柏尔人的服饰,得意洋洋地向过往游客展示自己的风采!
店中年轻的黑人小哥手推行李车拍马赶到大巴,忙里忙外非常憨厚朴实。
卡萨酒店由夯土砌墙,面积不算太大,状若城堡,房间粗糙原始装饰质朴简洁,与周边沙漠保持着统一色调,院中几株尚幼的椰枣树,一个长椭圆形泳池,简单明快而又带着一丝神秘,极富阿拉伯风情。
三毛曾说: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遭啊!的确,旅行的意义不分国界不分男女,人生在世就是探索好奇。
来不及休息,女士们已是按捺不住,迫不及待请黑小伙帮忙扎起柏柏尔头巾,从未曾想过,世俗眼中鄙夷的流浪,经过三毛的诠释竟然变得如此的清丽脱俗和浪漫美好——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为了梦中的橄榄树,为了梦中的撒哈拉!(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