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化道疾病中,胃肠息肉就像一颗潜伏的 “定时炸弹”,初期往往悄无声息,一旦忽视,可能引发严重后果。扬州华东慧康医院消化科专家提醒,了解胃肠息肉的危害与诱因,及时干预治疗,才能守护消化道健康。
胃肠息肉是指胃肠道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可发生在胃、小肠、结肠等部位,其中结肠息肉最为常见。这些看似不起眼的 “小肉疙瘩”,危害却不容小觑。多数息肉初期无明显症状,但随着体积增大,可能出现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等问题。更危险的是,部分息肉存在癌变风险,尤其是腺瘤性息肉,被称为 “癌前病变”,若长期不处理,可能逐渐发展为胃肠癌。临床数据显示,约 80% - 95% 的结直肠癌由结直肠息肉演变而来,而从息肉发展到癌症,通常需要 5 - 10 年时间,及时发现并切除,能有效阻断癌变进程。
诱发胃肠息肉的因素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长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是重要诱因,过多摄入肉类、油炸食品,而蔬菜、水果摄入不足,会导致肠道蠕动减慢,粪便在肠道停留时间延长,有害物质持续刺激黏膜,增加息肉发生几率。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息肉关系密切,这种细菌不仅会引发胃炎、胃溃疡,还可能刺激胃黏膜增生形成息肉。吸烟和过量饮酒也会损伤胃肠黏膜,降低黏膜抵抗力,为息肉生长创造条件。此外,慢性肠炎、便秘等疾病反复刺激肠道黏膜,以及家族遗传因素,都可能使胃肠息肉的发病风险升高。
由于胃肠息肉早期症状隐匿,定期检查显得尤为重要。扬州华东慧康医院建议,40 岁以上人群、有胃肠癌家族史者、长期便秘或腹泻者,应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一旦发现息肉,需根据其大小、形态、病理类型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对于较小的良性息肉,可在胃肠镜检查时直接切除,创伤小、恢复快;对于较大或疑似恶变的息肉,需通过手术切除,并进行病理活检明确性质。
很多人认为 “息肉小不用管”,这种想法存在极大隐患。息肉不会自行消失,且可能逐渐增大或发生癌变。及时治疗不仅能避免病情恶化,还能减少后续治疗难度和费用。扬州华东慧康医院消化科拥有先进的内镜诊疗设备和专业团队,可精准完成息肉切除等微创手术,术后配合科学的饮食指导和生活方式调整,能有效降低复发风险。
保护胃肠健康,需从生活细节做起:保持均衡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戒烟限酒,减少胃肠黏膜刺激;积极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慢性胃肠疾病;定期进行胃肠镜筛查。记住,胃肠息肉的治疗关键在 “早”,及时发现、规范处理,才能避免小息肉酿成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