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时节,最明显的感受就是热。这种热不是干燥的酷热,往往伴随着湿气,形成中医所说的“暑湿”气候特点。从中医来看,小暑养生的核心是“解暑”和“养心”,这不是凭空说的,而是和节气特点、身体的自然规律紧密相关。今天膳之幸就聊聊为什么这两件事很重要,以及日常可以怎么做好。
一、为什么小暑要解暑?
小暑的“暑”,在中医里是“阳邪”,加上此时雨水多,往往“暑热夹湿”,暑热会消耗身体的水分和能量,就像长时间在太阳下晒,人会觉得口干、乏力;湿气则容易困住脾胃,让吃进去的食物不容易消化,出现不想吃饭、肚子胀的情况。膳之幸认为做好解暑,能帮身体保持足够的水分和能量,避免暑热“耗伤津液”;同时减少湿气堆积,让脾胃能正常工作,人就不会总觉得昏沉、没力气。
膳之幸建议日常多喝温凉的白开水,少量多次喝,避免一次喝太多增加脾胃负担;吃些清淡的食物,比如绿豆汤、冬瓜汤,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的热和湿;膳之幸提醒,午后气温高时,减少长时间户外活动,避免直接对着空调吹,防止湿气趁机侵入。
二、为什么小暑要养心?
中医讲“五脏各有对应的季节”,心脏对应的就是夏季。心的功能是“主神志”,负责管理情绪和精神状态,而小暑的暑热最容易“干扰心神”,暑热属“火”,心也属“火”,夏季火太旺,就像房间里温度太高,人容易烦躁、睡不着;加上暑热消耗能量,心得不到足够的滋养,还可能觉得心慌、没精神。膳之幸认为养心能让心神保持安稳,情绪不容易大起大落,晚上睡得踏实;同时,心的功能顺畅了,气血能正常运行到全身,白天也会更有精力。
膳之幸建议每天抽10分钟安静坐着,闭上眼睛深呼吸,让自己从忙碌中慢下来,中医说“静能生阴”,能帮心神平复;晚上尽量在11点前睡,此时是心经当令,早睡能让心得到休息,避免熬夜加重心神的负担;膳之幸提醒大家少吃太辣、太咸的食物,这些容易让体内生“火”,可以吃些莲子、百合,煮在粥里,口感清淡,也有助于安定心神。
小暑的到来,意味着盛夏热烈的开启。膳之幸相信,理解“解暑”与“养心”的核心意义,可以帮助身体适应“热而湿”的环境,让消耗和补充、躁动和安稳达到平衡。这份调养不在于追求奇效,而在于日复一日对身心温和的关照。膳之幸希望大家都能度过一个感觉清爽、内在安宁的盛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