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仪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一例因过量服用“小粉丸”患者案例。视频截图
近日,上海一名80斤女子每日服用超150粒小粉丸暴瘦至不到50斤的消息,在社交媒体上引起关注。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注意到,这一例病例由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肠道功能外科医生陈启仪接诊。7月17日,陈启仪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一名39岁的女性,为了减肥尝试服用‘小粉丸’,从一开始一粒粒吃到最后一把把吃,每天吃一二百粒。当时,她是坐着轮椅来医院的,整个人形容枯槁,体重只有40多斤了。”
网络上被推荐的“小粉丸”。 网络截图
陈启仪透露,这名女子早在八年前就节食减肥,出现了排便困难的情况,口服过各类泻药,也因此患上厌食症、重度营养不良、便秘等症状,“现在病人已经是皮包骨头的状态,不敢吃也吃不下,一吃肚子就胀,目前最安全、创伤最少的办法就用分步手术去解决她的病症,纠正她的营养状态。”
根据治疗方案,这名女子将在医生的帮助下,先做小肠造口,解决日常进食和排便的情况,改善营养状态,增加体重。此后的3-6个月后,恢复到正常的体重,医生再帮助她实施结肠切除手术,帮助小肠和直肠吻合,逐渐回归到一个正常的肠道功能状态。
陈启仪坦言,这已经不是他接诊的第一个因减肥吃“小粉丸”吃到要手术的病例了。就在7月14日,他也在门诊中遇到了一名每天吃800粒“小粉丸”的女性,体重由180斤减到了100斤左右,看起来减肥成功了,但却吃出了肝肾功能严重受损的情况。
“最近这些年来,越来越多这样的病人来就诊,有人一天吃几十粒‘小粉丸’,最多的可以一天吃800粒,这些病人大多是三四十岁的年轻女性,有人是为了减肥吃,有人是为了解决便秘吃,不少人吃了不仅便秘越来越严重,还会引发心理健康问题,甚至还有人吃出肝肾损伤,需要进一步手术治疗。”
“小粉丸”究竟是什么?陈启仪从来院患者处获悉,“小粉丸”是一种来自日本的小药丸,因粉色包装而得名,“有些病人是自己去日本买回来吃,还有一些是通过社交平台推荐去网上购买,由于是海淘产品,在产地被列入非处方药,获得的渠道很便捷,也游离于国家监管范围。很多人对这个药丸的安全性并不清楚,病人往往是自行在家服用,直到出了健康问题,才会来医院看。”
记者搜索一些社交平台发现,这种小粉丸被打出“肠道的‘快车道’”“排毒养颜”“排油减肥”等功效口号,多显示为代购或境外直邮,400粒价格在50-60元不等,标示的功能为润肠通便,其外包装上写明用法用量“11-15岁,1天1次,每次1-2粒;15岁以上,1天1次,每次2-3粒”。
网络平台上的“小粉丸”介绍。网络截图
那么,“小粉丸”为何那么受年轻女性追捧?陈启仪坦言,“小粉丸”主要成分是比沙可啶,是一种化学药物,口服后可以刺激感觉神经末梢,引起肠反射性蠕动,从而缓解便秘,但长期使用会导致肠道功能紊乱、水电解质失衡,甚至引发营养不良,同时过量服用,还会导致体重暴跌、器官受损。
“这种药丸可抑制结肠内钠、氯和水分的吸收,这样一来就可以起到软化大便的作用,使肠内容积增大,引起反射性排便。短期适量服用这个药丸会有一定的效果,但如果长期大量使用,不仅会严重损害肠道神经,还会进一步导致进食障碍、营养不良、腹胀腹痛等情况的发生,也可能会导致结肠黑病变。”陈启仪感慨,很多来院患者一开始都一粒一粒地吃,起初效果会觉得很不错,但慢慢地效果没那么好了,随之就会越吃越多,希望维持原有的效果,但他们对这一药物带来的副作用意识却不够深,对其用法用量并不清楚,最终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陈启仪同时呼吁,针对这类海淘“小粉丸”,一方面要加强市场监管,另一方面大众也要提高警惕,不可随意滥用海淘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