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我这把年纪还能做手术,还恢复得这么好,谢谢刘双主任,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近日,在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肝胆外科病房,86岁的王大爷(化名)难掩激动,一遍又一遍感慨道。
这位罹患胆结石与胆囊炎的老人,由于年事已高、有冠心病史,且心肺功能薄弱,手术麻醉的风险极高。此前,他在多家医院就诊时,均被建议采取保守治疗。然而,反复发作的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已将他折磨得日渐消瘦。
正当全家一筹莫展之际,一次多方打听后的辗转求医,让这看似无解的困局迎来了转机……
病情棘手如“雷区”
多学科联手护航渡险关
入院后,肝胆外科主任刘双迅速为王大爷安排了全面的术前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老人的心肺功能远低于常人,不仅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射血分数也明显下降,肺通气功能严重受限,这些因素显著增加了手术难度与风险——麻醉耐受性差、心脑血管意外风险激增、术后感染及并发症发生率高、恢复能力弱。
“对患者王大爷来说,手术虽险,却是解除病痛、挽救生命的必要选择。”刘双主任说道,若不及时处理胆囊炎症,可能会出现胆囊穿孔、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状况,甚至会危及老人生命。
面对重重挑战,医院立即启动多学科协作机制,由刘双主任牵头,心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麻醉科等科室专家联合会诊,围绕王大爷的心肺功能评估、手术风险防控、麻醉方案制定等关键问题展开深入探讨。经过反复论证和细致调整,专家们逐步优化了王大爷的心肺功能,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创造了有利条件。
肝胆外科专家力挽狂澜
临危化解“粘连+内瘘”双重险境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如期进行。
“手术一开始,难题就接踵而至。”刘双主任表示,当腹腔镜镜头深入腹腔后,眼前的景象让经验丰富的医护团队都捏了一把汗:胆囊炎症粘连异常明显,不仅解剖结构模糊不清,更糟糕的是,胆囊与胃、十二指肠之间已形成内瘘。这意味着手术不仅要切除胆囊,还要精准处理瘘口,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大出血、胃漏、肠漏、胆漏等严重并发症,手术难度较预期大幅提升。
“稳住,慢慢来!”刘双主任沉着冷静,带领团队在高清腹腔镜视野下仔细分离粘连组织,一点点厘清胆囊与瘘口的解剖关系。经过手术团队的密切配合,终于成功将病变胆囊完整切除,并对瘘口进行了精细修补。
术后,在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下,王大爷各项生命体征平稳,逐渐恢复正常进食与活动。家属见状连连为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的精湛医术和暖心服务点赞。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高龄已不再是手术的绝对禁忌。”刘双主任强调,对于老年患者而言,通过多学科协作开展精准评估、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是保障治疗效果的关键。
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挽救了高龄患者的生命、显著改善了其生活质量,也充分展现了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在复杂胆道手术领域的精湛技术,彰显了医院多学科协作的强大实力。这一案例为高龄、高危、复杂合并症患者的精准诊疗积累了宝贵经验,也让更多像王大爷这样的患者看到了康复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