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佑安·医路领航】
【编语】
北京佑安医院公众号推出【佑安•医路领航】专栏,将以消化道出血、肝癌、肝衰竭、肝移植、自身免疫性肝病、乙肝临床治愈及脂肪性肝病七大特色优势病种的科普传播为载体,推出专家团队介绍和就医指南,通过多维度宣传,提升相关学科的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给广大患者便捷高效就医提供便利,更好的服务百姓健康。
自身免疫性肝病,佑安专家为您讲述“易被忽视的肝病”
“只是转氨酶高一点,肝炎病毒阴性,生活习惯也很健康,怎么就肝硬化了?”
“平时就是有点累,皮肤痒,体检转氨酶都是正常的,怎么就黄疸了?”
你是否也听过身边的亲朋有过这样的抱怨或疑惑,它们可能指向一个被忽视的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它不是病毒性肝炎,不沾酒,也不肥胖,却在沉默中把肝脏推向硬化、衰竭,甚至肝移植的边缘。
一、什么是自身免疫性肝病
这个病就像“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认识自家人”,自己的健康卫队“免疫系统”把肝细胞或胆管细胞误认成敌人,持续开火,于是就有了自身免疫性肝病:
•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肝细胞被攻击,血清转氨酶升高;
•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小胆管被攻击,胆汁淤积,碱性磷酸酶(ALP)和γ-GT升高;
•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大胆管纤维化、狭窄,碱性磷酸酶(ALP)和γ-GT升高;
• IgG4相关胆管炎——老年男性多见,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可伴胰腺、泪腺等多器官“硬化”。容易被误诊为恶性肿瘤。
二、它为何容易被忽视
1. 症状缺乏特异性:乏力、皮肤瘙痒、关节酸痛、食欲不振,常被归咎于“熬夜、减肥、更年期”。
2. 异常指标轻微:ALT/AST只是“高一点点”或者ALP/GGT经常没有查,没有黄疸就被放走。
3. 公众认知空白:乙肝疫苗、脂肪肝科普铺天盖地,却很少有人关注“抗核抗体、抗线粒体抗体M2型”等自身抗体与肝病的关系。
结果:从首次异常到确诊,平均延误2–4年,不少患者首次就诊已是肝硬化失代偿期。
三、什么人容易得自身免疫肝病
• 性别与年龄:
AIH:30–50岁女性,男女比1:4;
PBC:40–60岁女性,男女比1:9;
PSC:中青年男性,男女比2:1,50–70%合并炎症性肠病。
• 家族史:一级亲属患病率增加10–20倍;
• 其他自身免疫病: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桥本甲状腺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是高危中的高危;
• 环境与情绪:长期精神压力、反复感染、某些药物/化学物质可触发免疫失衡。
四、如何早期查出“自身免疫性肝病”
一次体检+一张化验单+一次抗体筛查 就可能改写结局。
一句话总结:肝酶异常,别只查甲乙丙丁戊,别忘了还可以查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
五、治疗方案:不是“吃保肝药”那么简单
• AIH:糖皮质激素±硫唑嘌呤,目标是“把火扑灭”并维持免疫平衡;
• PBC/PSC:熊去氧胆酸(UDCA)是PBC的有效治疗药物,用药方法有要求,体重决定药量,餐后服用效果佳,终身服用不能忘。可改善患者预后,早发现、早治疗,效果好,可达到正常人群的寿命;PSC尚无特效药,内镜/外科处理并发症;
• IgG4相关:糖皮质激素诱导缓解,小剂量维持防复发;
自身免疫性肝病服用药物尤其针对性和特殊性,而且部分治疗方案是一把“双刃剑”,一定要在专业医师的监测和指导下进行。
北京佑安医院肝病中心二科作为以自身免疫性肝病为特色的科室,致力于该疾病的研究27年,做到从“零”到“领”蜕变。1998年确诊了首例AIH患者,点燃了自身免疫肝病学科研究的火种,成立小型自身免疫实验室,开启“科研+临床”双轨探索。2005年,北京佑安医院获批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自身免疫肝病方向),实现科研零的突破。2008年,医院联合国际自身免疫肝炎组织主席Diego Vergani教授,成立了“自身免疫性肝病临床研究中心”,成为国内首个集诊断、治疗、科研于一体的综合平台。2018年,学科团队捧回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标志着20年耕耘结出硕果。率先建立多学科会诊(MDT)模式,整合肝病、免疫、病理、影像等学科,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方案。
继闫惠平教授,廖慧钰教授开创佑安自身免疫肝病学科专业以来,学科持续发展,团队由徐斌教授、刘燕敏教授、黄春洋等中青年专家接棒,形成老中青三代传承梯队,持续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诊疗及科研领域前行。
科室专家出诊安排
(出诊人员调整关注佑安医院服务号)
自身免疫肝病MDT门诊
地点:门诊三层,MDT门诊
时间:每周三下午
出诊专家:徐斌教授团队,刘燕敏教授团队
专家简介
下一篇:求几本以下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