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以对称性、多关节受累为主要特征。患者常表现为关节反复肿胀、疼痛,甚至变形,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该病起病隐匿,病程较长,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导致关节功能丧失和残疾。因此,了解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症状、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至关重要。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感染、内分泌紊乱等多种因素相关。其发病机制涉及免疫系统异常,导致机体攻击自身关节组织,引发慢性炎症。患者早期可能仅感到关节僵硬,尤其是早晨起床时,这种僵硬感可持续一小时以上,被称为“晨僵”。
随着病情进展,关节红肿、热痛逐渐明显,常见于手指、手腕、脚趾等小关节,且多呈对称分布。若不及时治疗,关节可能发生畸形,如手指呈“天鹅颈”样改变,严重影响功能。诊断类风湿关节炎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医生通常会观察患者是否有超过三个关节区域的炎症、手部关节是否受累、是否存在类风湿结节等体征。
此外,血液检测中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等指标升高,以及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症标志物异常,也是重要的诊断依据。必要时,X光或超声检查可帮助评估关节损伤程度。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目标是缓解症状、控制炎症、保护关节功能。急性期患者应减少活动,卧床休息,并将关节置于功能位,以减轻负担。
药物治疗是核心手段,首选中药温阳祛风湿方剂,务必要重视纯中药的运用。西药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可有效控制炎症和疼痛。对于药物效果不佳或关节严重受损的患者,手术修复或置换关节可能是必要选择。此外,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有助于维持关节活动度,防止肌肉萎缩。值得注意的是,类风湿关节炎不仅影响关节,还可能引发关节外病变,如血管炎、肺纤维化等。
因此,患者需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日常生活中,保持适度运动、均衡饮食、避免寒冷潮湿环境,也有助于缓解症状。关节反复肿胀、疼痛变形并非小事,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信号。及早就医、规范治疗,才能有效控制病情,降低致残风险。若出现相关症状,务必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切勿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