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走出校园,是一件既让人期待又让人紧张的事。上个学期末,我们学校安排了一次跨国研学,地点选在新加坡。几天的行程里,我和学生们经历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在国外听讲座、第一次在热带雨林里做观察笔记、第一次在夜晚的城市里做团队总结。
01 初识新加坡,课堂之外的第一课
飞机降落那一刻,孩子们从舷窗望出去,看到的是错落有致的高楼和密密的绿色。接机的领队递上简短的行程卡片,提醒我们今天下午的活动时间。
这看似简单的小卡片,却让我们从一开始就感受到了一种秩序感和被照顾的安心。
02 一次跨学科的城市探索
研学第一天,我们去了牛车水。这里是新加坡的唐人街,也是最能感受到历史脉络的地方。学生们分组寻找老建筑,拍照记录外墙的细节。有人发现了一扇雕花的木窗,有人追问导览老师:“这些店铺以前卖什么?”
下午,转到小印度的街区,色彩、香料、手工艺让人目不暇接。孩子们在异国的街道上第一次主动问路、第一次尝试和陌生人对话。
这一天的行程结束时,有学生在总结里写:“原来历史和生活的距离,并不像想象中那么远。”
03 在植物园里上的生态课
第二天上午的植物园课程,是孩子们最兴奋的环节。专业讲解员带着他们走进热带植物区,让他们亲手触摸叶片、观察根茎。
有人在笔记本上画下了参天大树的剖面,有人认真记录着讲解里的关键词。看着他们汗湿的额头,我心里默默感叹:这堂课,比任何一节课堂上的知识都更直观、更深刻。
04 团建元素带来的新变化
研学的第三天,我们加入了团队合作的内容。旅行社安排了简单的城市定向游戏,把新加坡的地标、街道巧妙地结合成任务点。学生们分组协作,去完成拍照、问答、观察记录。
平时在课堂上不太爱说话的孩子,这一天成为了团队的“导航员”,大声提醒队友注意方向。
结束后,大家围坐在酒店的会议室里分享发现,有的组谈到了建筑,有的组讲到了一家百年咖啡店的故事。
那一刻,我清楚地看到,研学和团队合作的结合,正在悄悄改变他们的表达方式和自信心。
05 旅行社背后的细节
这次行程顺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旅行社的细致安排。
他们提前把场馆的开放时间、餐饮预订、交通路线都准备好,给我们预留了足够的自由讨论时间。每个站点都安排了会中文的导览老师,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
有一天因为天气原因需要调整下午的参访顺序,领队在短时间内就给出了新的计划,学生们几乎感觉不到变化。
这种对细节的掌控,让老师和学生都能把注意力放在探索和思考上,而不是行程的琐事。
06 回国后的余温
回国后,我们专门组织了一次研学成果分享会。孩子们展示照片、分享感悟,甚至做了几段短视频。
一位学生在总结时说:“我以前从没想过,城市的每一面都有故事。以后再学历史课,脑海里就会浮现那条街和那栋楼。”
我想,这大概就是研学最珍贵的意义——让知识不再只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和亲身经历相互连接。
07 给准备研学的老师和家长的建议
08 写在最后
几天的研学像一场慢慢展开的城市课堂,孩子们在每一处景观、每一次讨论里,发现了新的世界,也发现了新的自己。
新加坡这样多元而有序的城市,提供了非常好的土壤。而像新加坡金溪旅行社(G K TRAVEL PTE LTD)这样的本地团队,用他们的经验和细致,让这段旅程更顺畅也更有深度。更多研学案例和灵感。
愿每一次研学,都是孩子们人生里闪光的片段,也愿更多的老师和家长,能把课堂带到世界更宽阔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