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频道】“良好的睡眠,健康的心理”是每个人的愿望。每个人皆可成为自己的疗愈师,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食、动、悟、养皆可成为治疗的“良药”。
本期作者
“医生,这药让我一个月胖了20斤,像吹气球一样!”诊室里,28岁的小雅撩起宽松的T恤下摆,声音里满是焦虑。服用抗抑郁药帕罗西汀半年后,她的抑郁症症状明显改善,但体重计上飙升的数字却成了新的困扰。小雅的情况不是个例。研究表明,高达25%的服用抗抑郁药的患者会出现体重增加。抗抑郁药物为何成了“增重助手”?抗抑郁药影响体重的机制复杂,主要从三方面作用:
1
代谢改变
部分药物如三环类(阿米替林)和SSRIs(如帕罗西汀)可能降低胰岛素敏感性,许多患者反映“吃得不多,体重却一直上升”,这提示药物可能影响了能量代谢效率,促使脂肪堆积。
2
食欲失控
药物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尤其是5-羟色胺)可能刺激食欲中枢。很多患者会描述:“服药后我对碳水的渴望像开了闸,面包、饼干根本停不下来”。
3
能量消耗减少
米氮平等药物可能引起嗜睡,活动量自然降低。而抑郁症本身带来的疲乏感与药物镇静作用叠加,形成“躺着不想动”的恶性循环。但并非所有抗抑郁药都有同等增重效应,其中,有增重高风险药物包括帕罗西汀、三环类药物(如阿米替林)和米氮平等;舍曲林、文拉法辛增重的风险较低;安非他酮甚至与体重减轻有关。
如果想要破解增重困局,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四步应对策略:
01
药物调整——需专业指导
若体重增加显著(如半年增重>7%),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对药物进行转换或联合其他药物,如在原有药物上加用小剂量安非他酮或二甲双胍,但需注意勿自行停药或换药,突然停药可能导致戒断反应或抑郁复发。
02
饮食管理——智慧地吃
如果身体对抗碳水渴望,可以用全麦面包替代白面包,以水果代替甜点;其次,高纤维饮食,如通过蔬菜、豆类、燕麦增强饱腹感,增加蛋白质(鸡蛋、豆类)和健康脂肪(坚果、鱼油)摄入;最后,需要避免节食陷阱,过度节食可能加重抑郁,应咨询营养师制定个性化方案。
03
运动干预——双重收益
运动不仅是消耗卡路里,本身也是抗抑郁“良药。每周运动2-3次者抑郁和压力情绪显著减少,可以考虑每周3-5次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每次30分钟。此外,还可以通过养宠物增加活动了,缓解抑郁症状。温和起步:每天步行30分钟或瑜伽。
04
代谢监测——防患未然
服药期间建议定期检测腰围、空腹血糖、血脂及血压情况。建议每月测体重、腰围;每3-6个月查血糖血脂。因体型焦虑加重抑郁,可结合认知行为治疗(CBT)减少对药物的依赖。
对于有抑郁症状的患者,我们必须正视,少数患者无论如何努力,仍可能因药物发生体重增加。此时我们需要知道比体重更重要的是什么——抑郁症的康复优先于体重问题。相较于无法工作、社交退缩甚至自杀风险,体重增加可能是更可控的代价,我们需分阶段解决不同问题。健康的天平上,心灵与身体从不是对手,而是共同支撑生命的双手。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睡眠障碍科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睡眠障碍科是国家级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院内中医优势病种建设承担单位,是中山市第三人民院(中山市精神卫生中心)中医科、鹤山市妇幼保健院心理睡眠科建设指导单位。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30余项,作为牵头单位及主要参与单位制定行业内标准指南6项。培养5名全球认可的国际注册多导技师(RPSGT)。科室拥有5项专利,3个优效院内制剂,建立省内、外名医工作室3个。
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睡眠障碍和精神心理障碍的优势,注重挖掘中医非药物疗法如中医音乐治疗、脐针、六气针法、手针等优势,开展疗效显著的中医整合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和催眠治疗。采用先进的睡眠呼吸监测分析技术,融合中西医、内外科等多学科力量,针对每位鼾病患者提供符合个人病情的个性化诊治方案。运用纯中医治疗轻中度焦虑抑郁患者、中西医结合心理治疗诊治中重度焦虑抑郁患者,对长期服用西药患者的进行中药“增效减毒”治疗。
初审 | 张靓雯
审核 | 王军飞
终审 | 陈佳佳
上一篇:好听的小提琴曲,说下歌曲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