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 图
近日,北京张女士称在爱康国宾体检 10 年未能查出患癌风险,这一相关话题引发广泛关注。2013至2023年,张女士连续10年在爱康国宾体检,从未被提示患癌风险,却在2024年被确诊为“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因此她质疑体检机构“误检、漏检”。
不少网友纷纷讨论:体检到底能不能发现癌症?自己每年做的体检是否还有意义?
根据张女士提供的信息,2024年她在另一家医院检查时被怀疑患“右肾透明细胞癌”,在接受右肾摘除手术后,病理结果显示为“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
一位三甲医院泌尿外科专家介绍 ,肾癌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在临床中,约三成患者在初诊时病情就已经步入晚期或发生了扩散。“肾细胞癌在泌尿系统肿瘤中的发病率仅在膀胱癌、前列腺癌之后,居第三位。在成人患者中,肾透明细胞癌是肾癌病理类型中最常见的,约占70%以上,此外还包括肾乳头状细胞癌、肾嫌色细胞癌等等。”
“肾癌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不少患者在检查其他疾病时发现。”上述专家介绍,肾癌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血尿、腰痛和腹部包块,部分患者发现时已发生转移。
张女士提到,这10年的体检报告中,她的“癌胚抗原定量”检测结果一直都在正常范围内。她在爱康国宾做了10年体检,从来没有被告知有“患癌风险”。
对此,爱康国宾发布的回应显示,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2022版《肾细胞癌诊疗指南》,目前尚无公认的用于肾细胞癌早期辅助诊断的血清肿瘤标志物,也就是癌胚抗原CEA的检测结果与肾细胞癌没有被认可的关联性。
一位肿瘤相关医学专家对澎湃新闻表示,癌胚抗原定量(CEA)检测是一种通过血液检测评估体内癌胚抗原水平的检查,主要用于辅助肿瘤筛查、疗效监测和复发预警。“一些体检套餐里包含癌胚抗原定量检测,但这只是肿瘤管理的辅助工具。”
“普通体检不一定会直接检查出癌症,一些肿瘤标志物检测的敏感性不够高,指标异常不能说明一定有肿瘤,正常也不能肯定没有肿瘤。”上述肿瘤相关医学专家表示,肿瘤检查通常需要影像、病理等多种手段的检测,才能既定位病灶又明确性质。
如果体检查不出身体的严重异常,体检的意义何在?上述专家表示,体检的目的就是帮助人们了解自身健康状况,进行初筛。“不仅肿瘤,一般来说,疾病都是越早发现,越早干预,疾病的治愈效果越好。不能完全否认体检在发现人体疾病方面的作用,很多疾病非常复杂,不是常规体检能确定的。”
那么,是否体检项目越多,套餐越贵,能发现疾病的概率越高?澎湃新闻注意到,在一些医院的健康管理中心和体检机构,体检套餐的价格在几百元到六七千元不等,包含从入职体检到深度高端体检等多种套餐,适用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层次群体的身体检查。
一位多年从事体检行业的业内人士透露,类似在机构体检多年却未发现疾病的事件在业内并不罕见,他所在的体检机构也出现过,包括体检人员操作失误导致的相关问题。他表示,体检套餐并不是越贵越好。“贵的套餐只是项目更多,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建议在体检机构体检三年左右更换一家机构进行对比。”
上述肿瘤相关专家也表示,相较于体检机构,他更推荐大家到三甲医院进行身体检查,尤其当出现身体不适或相关症状时,进行对症的体检,能尽早发现疾病进行干预。“对于体检中发现的异常信号,个人也要高度重视,到医院接受专业人士的指导,进行针对性地复查并尽早进行干预。”
下一篇:火影忍者最后的大结局标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