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活动
时间:8月9日-10日上海
形式:学习+机构参访+专病中心建设方案咨询
【点击蓝色项目名称了解详情】
当下,由于医保实行DRG/DIP和基金监管走向常态化、法治化、智能化和协同化,几乎所有医疗机构的业务收入都出现了断崖式下降,而在西安市,却有一家成立不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今年上半年收入不但没有减少,却逆势增长33%,门诊收入更是增长65%。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怎么做到的?请看本文揭晓答案。
求变:绩效破局
这家实现业务收入逆势增长的社区卫生中心就是西安市未央区六村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该中心位于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区内(未央区石化大道18号),成立于2020年10月,2023年5月乔迁新址。
与众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样,该中心亦设有急诊科(120急救站)、外科、内科、全科、妇科、儿科、中医、康复(推拿、按摩、针灸)、疼痛科、口腔科、手术室等诊疗科室,配备有检验、影像、彩超、心电图等检查科室以及公共卫生服务科。承担着辖区及邻近4.5万余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不一样的是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设立就瞄准“老龄化”,设置有养老中心,在实际开放60张床位中有一半养老床位,把医养结合作为中心未来的发展目标。
与别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有一点不一样的是,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一个从宝鸡柔性引进的主任,叫王国忠,他是一位敢想敢干的硬汉,几十年基层医疗卫生管理经验使他坚信,要把一个单位搞好,“绩效”是屡试不爽的唯一抓手。
心动:就要行动
2024年10月,在单位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告一段落后,王主任立即开展绩效改革,他们与某医院管理咨询服务公司签约实施绩效项目。10月15日,公司绩效团队进场,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座谈交流、数据分析等初步摸清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现状。
访谈发现,该中心绩效核算需要公平公开透明、除临床外拿平均奖,存在大锅饭、绩效核算手工操作,工作量大且数据不准确、考核主观随意性较大,结果难以客观反映各科真实绩效水平,有些制度主体责任不明,或没有责任人,对责任人没有考核。
可喜的是,所有参与访谈人员都无一例外地认同绩效改革,都希望通过绩效改革调动大家积极性,促进医院发展。
问卷也得到同样的共识,在“您认为医院应该如何更好地服务百姓?”的题目中,排在第一位占68.97%的是“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24.14%的人认为“制度落实没有责任人,对责任人没有考核”,在“您认为科室间是否存在推诿扯皮现象”的单选题中,回答“经常存在”的占8.62%,“偶尔存在”的占44.83%,而在询问“推诿扯皮的主要原因?”多选题回答中,37.93%认为是“职责不清”,34.48%认为是“业务流程问题”。
在“您对医院现行绩效分配方案的评价是?”的单选题中回答“满意”的占29.31%,回答“一般”的占37.93%,回答“不满意”的占12.07%,回答“不了解”的占20.69%。
绩效团队综合分析认为,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分配方案虽然按工作量统计核算发放,但内容设计不完整,方案没有与科室成本和医疗质量考核挂钩,绩效导向不明确,绩效实施过程中,大部分数据由手工统计,工作量大且数据不准确。员工渴望绩效变革的迫切性强。
11月8日,量身定制的绩效方案框架初步形成并与中心见面。
核心:主动转型
转型,是绩效破局的核心。怎么转?必须扭住三个核心要素:
一是医生。医生是医院工作的发动机,要做好绩效工作,调动医生群体的积极性非常重要。工作量考核是最明确具体管用最容易量化的一个指标。工作量包括门诊工作量、出入院工作量、手术工作量、治疗工作量等。在进行工作量评价时,除考核“量”,还考核“质”,因此在评价工作量时,将有效收入系数、资产保值比率等一并纳入。
二是导向。绩效必须要有切合实际的明确具体的导向。促进医院业务扩大和转型是促进医院科学发展的关键。怎么做?围绕人民群众不但希望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更希望不得病少得病不得大病,看病更舒心服务更体贴,费用更有保障的要求,努力提供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不断努力促进业务范围扩大与转型,具体转型方向应该包括由重住院转向重门诊,由重医保内项目转向重医保外项目,由专注于传统内外妇儿转向慢病专病门诊、慢阻肺门诊、口腔门诊、减重门诊、盆底康复、中医、康复理疗等。具体目标是留住外转的,接住下转的,救活急危的;治好常见病,管好慢性病,防住传染病。经过六个月的试运行,新方案初见成效。
三是指标。人和方向找到了之后,指标就是最重要的一个,相当于“靶心”。为了找到找准这个“靶心”,要结合每一家医疗机构的具体情况来,比如设定新开展手术绩效和常规手术绩效,专项治疗、中医专项绩效等。据了解,六村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半年业务收入的增量主要来源于中医药和门诊。(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