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家庭
康复知识手册
2025
干货满满 收藏分享
家庭康复
作为孤独症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长在家庭生活中
对儿童的康复训练显得尤其重要
家庭康复
能够加强儿童早期社会关系
提高孤独症儿童康复治疗的生态学效度
能够帮助家长减少压力
为加强以家庭为中心的
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服务
普及残疾预防知识、康复知识、
护理知识和技能
提高孤独症儿童家庭康复的能力和水平
健全家庭支持性服务网络
小编特意从
《孤独症家庭康复知识手册》
整理出一大波核心干货知识
供大家收藏分享!
家长可以通过学习了解孤独症,学会耐心倾听和尊重儿童,与其建立信任关系;面对言语沟通困难的儿童,家长应学会观察和解读孩子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声音变化等非言语信号,通过模仿孩子的行为、使用图片或手势辅助沟通;鼓励儿童参与家庭活动,加强亲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在面对孤独症儿童挑战的旅途中家长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
一
家庭生活能力训练小贴士
1、建立结构化环境,房间功能明确
家长要对每个房间进行明确的功能分配,因为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在一个没有明确功能的房间里,他们认知上可能出现混乱,不知所措,部分孩子还会出现焦躁不安、尖叫、自伤等不适应行为。我们需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将房间里的每个区域进行功能划分,比如阳台是玩具收集区、洗手间是洗漱区、卧室是休息睡眠区、地毯上是游戏区域等。并且教会儿童理解哪个区域是做什么事情的。通过功能区划分,儿童生活有一定规律,清楚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不适应行为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
利用视觉提示划分不同功能区的时候,可以在每个区域配上图片或文字说明,让孩子能够根据视觉提示清楚地知道相应区域可以做什么。比如:在洗手间门口贴上“洗手”、“如厕”、“刷牙”、“洗脸” 的图片。
在餐桌旁贴上“用餐”的图片,在卧室贴上“睡觉”的图片。
在游戏区域贴上“玩耍”的图片,在阳台贴上“整理玩具”的图片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自己制作用来做视觉提示的图片,(可以拍照或画简笔画,有些认识文字的还可以直接用文字表示),图片尽量简洁明确。
孩子所参与的事务可以从每天早上起床开始,不同时段应该做的事情都用视觉提示罗列出来,例如每天的流程大致是:起床、穿衣、洗手间刷牙、洗脸、餐厅吃饭、游戏区玩耍、洗手间如厕……孩子根据图片的提示,能够学会一步步独立完成这些生活上的常规事项。
在孩子不能完全独立完成一件任务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结构化中的视觉提示,比如孩子洗手可以分为很多小步骤进行,那么我们可以将每一步用图片进行提示和标注,如下所示:
完成这些示范图片后,在孩子每次进行任务时,都让他根据图片的提示一步一步去完成,坚持练习后,他就能够独立完成很多活动了,生活自理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2、哪些事情可以让孩子做?
日常的生活自理任务都是孩子能够参与和需要参与的活动。应该抓住每个生活场景让孩子去尝试,比如穿衣、刷牙、上厕所、吃饭、洗漱、睡觉等。
在孩子参与生活任务时,家长需要辅助或提示,并在训练过程中根据孩子情况逐渐撤销辅助。比如孩子在初次尝试穿衣服的过程中,需要家长手把手地辅助,然后逐渐减少辅助的程度(比如只辅助拿起衣服让儿童自己伸出手臂,甚至仅给予视觉上的提示),直到孩子能够独立操作。
家长要放手让孩子去尝试,放下顾虑,相信孩子,也相信自己。参照同龄孩子的发展,并根据自己孩子的发展特点,带领孩子参与不同的生活任务。
3.孩子自己不动手怎么办?
在引导孩子的参与生活任务练习的过程中,面临孩子不跟随、不参与的的情况,我们大人需要先自我反省一番。
首先,孩子为什么不自己动手?
(1)孩子没有机会自己动手。部分家长对孩子宠爱有加,舍不得孩子自己动手做事,吃饭要喂、喝水要喂、衣服帮忙穿……一切包办,在孩子还没有表达需求前,大人已经为其准备好所需要的一切,孩子没有自己动手的必要。也就是说,大人剥夺了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
由“包办”转化为“让孩子动手”
(2)孩子还不会自己动手,这时家长要做的是适当给予辅助。比如:教孩子刷牙,在开始的时候,我们需要手把手和孩子一起把牙膏盖子拧开,然后一手拿着牙刷,一手拿着牙膏,接着进行挤压的动作,最后把盖子盖上,这个过程中,家长最开始需要每一个动作都进行辅助,然后过程中对孩子进行观察,如果觉得孩子自己也在进行拧盖子或者挤牙膏的动作,那么家长就可以在进行这些步骤时减少辅助的力度,让孩子尽量多地自己独立去完成,最后让孩子独立完成整个挤牙膏的过程。
普及康复知识
注重家庭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