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杜卓滨
7月7日,封面新闻以《四川峨眉山“人猴大战游客坠崖”系谣言 景区:AI编造痕迹明显|云辟谣》为题,辟谣峨眉山“人猴大战游客坠崖猴王被枪毙”一事,引发关注。
7月19日,记者从乐山市公安局网安支队获悉,该谣言由多个不实消息组成,最早可追溯至2021年。4年来,峨眉山景区针对不同的不实信息做过多次辟谣,但直到最近,媒体辟谣后,仍有大量不实信息广泛传播,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
对此,市公安局网安支队指导峨眉山景区分局,分赴成都、雅安等地,对多位谣言传播者进行了行政处罚。
虽然不法行为已经查处,但“人猴大战游客坠崖猴王被枪毙”谣言是如何产生的?互联网表达的边界在哪里?
封面新闻记者就此采访了多名网安办案民警。办案民警以网络传播较广,时长4分42秒的样本视频为例,向记者梳理了“峨眉山人猴大战”系列谣言的来源。
溯源:谣言最早出现于2021年
多个不实版本被反复发布
记者观看了谣言样本视频,视频一开始便称“峨眉山猴子终于遭报应了,猴王天灵盖被一枪崩碎。”随后画面接连呈现猴群与游客发生争执的画面。接着,视频开始解释峨眉山猴子被枪毙的原因:峨眉山猴子抓伤幼儿,峨眉山猴子推倒老人致其瘫痪,峨眉山猴子将女游客推下山崖……景区工作人员闻讯赶到后,将猴王当场击毙。
网安民警介绍:“这个视频背后的谣言传播比较典型,我们通过对视频所述内容展开溯源,发现‘人猴大战’系列谣言最早可追溯至2021年11月2日,一网友在某视频号上发布视频消息:‘峨眉山猴王枪毙事件怎么回事?臭名昭著是有原因的,看完就明白了’”。
该消息称:峨眉山景区的大巴司机和旅店老板流传,峨眉山猴王被击毙,原因是抢游客的东西致游客坠崖。还有的人说猴王被枪毙是因为调戏女游客。
当年,该视频的播放量达到212万次。
同年11月20日,一网友在网络上发布不实文字信息:“峨眉山猴王猥亵女游客,致女子坠崖。”
“不久,多个自媒体将这两个不实信息揉合在了一起,形成了零散的文、图、视频谣言。直到2023年3月23日,又有自媒体在网络上发布了时长超过3分钟的视频,通过添油加醋的方式将两个谣言一同传播。”网安民警告诉记者,据他们侦查,该自媒体2023年3月发布了这一不实视频后,同年6月和次年1月,又重复发布,加大传播。
后来,在上述视频的基础上,又陆续有自媒体加入,新增多个不实信息,加工出4分21秒、4分42秒等多个版本的造谣视频。
核查:4分42秒内造谣11次
谣言方式多为移花接木或无中生有
完成溯源工作后,网安民警开始对样本视频进行“逐帧排查”,最终发现视频内造谣节点达11个,“多个谣言混剪,几乎没有真实的东西。”
网安民警对视频进行“逐帧排查”。受访者 供图
办案民警介绍,视频主要谣言包括:“峨眉山猴王天灵盖被一枪崩碎,其他猴子被吓得屁滚尿流”“男婴被峨眉山猴子咬伤”“峨眉山人猴大战,猴王逼死妙龄少女,脑袋被一枪崩碎”等。
那么这些谣言背后的真相又是如何呢?
“这些谣言有一部分是通过移花接木的方式,把几段毫不相干的视频剪辑到一起,然后说这是峨眉山发生的,比如‘猴王被毙’一说,画面里的猴群不是峨眉山景区藏酋猴。”网安民警介绍,峨眉山藏酋猴尾巴短于后脚,约9厘米,是“短尾猴”。而视频中的猴子是长尾,通过比对确认,猴子被狙杀的视频片段,剪接自媒体报道的南非猴子泛滥,职业猎人前去狙杀的视频,被击杀的猴子为非洲长尾黑颚猴,并非峨眉山藏酋猴。
“猴王被毙”画面里被击杀的猴子为非洲长尾黑颚猴。网传视频截图
“还有就是张冠李戴,比如男婴被猴子咬伤一说。”根据网安民警调查,男婴被猴子咬伤事件为2011年7月17日,一家三口在某公园游玩期间发生,并非发生在峨眉山景区,在互联网某评论区被网民误指为峨眉山后,以讹传讹大量传播。
男婴睾丸被猴子咬掉一事并非发生在峨眉山景区。网传视频截图
“更有部分谣言内容直接就属于无中生有,生编乱造。”网安民警介绍,“峨眉山人猴大战,猴王逼死妙龄少女”的谣言,就属于这类。
“峨眉山人猴大战,猴王逼死妙龄少女”属于无中生有,生编乱造的虚假信息。网传视频截图
查处:分赴成都、雅安等地
对多位谣言传播者进行了行政处罚
“我们查清谣言来源及传播链条后,便对官方媒体辟谣后仍传谣的网民进行了梳理,移交峨眉山景区分局网安大队进行处罚。”网安民警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公安机关已对成都、雅安等多地多位谣言传播者进行了行政处罚。
记者深入了解到,其中被处以行政处罚的尹某某,长期在网络上收集未经核实的奇闻轶事并转发,在本次传谣中,成为了不实谣言的“二传手”;网络自媒体博主郑某某,未经核实便加入本次谣言的传播,是为了博取流量、吸引关注。
目前,上述二人对自身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分别签署致歉信,发布道歉视频。
谣言传播者被查处。受访者 供图
深一度:
网络表达的边界在哪里?
“通过‘峨眉山人猴大战’谣言,我们发现,当前互联网谣言,往往是一个又一个的虚假信息相互叠加,从无端猜测升级到移花接木再到恶意杜撰,形成愈演愈烈之势。”网安民警提醒道: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编造、散布谣言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特别是在官方辟谣之后,仍未经甄别继续发布不实信息的传谣者,公安机关将依法进行处罚。”网安民警介绍,编造、散布谣言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划分为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责任、刑事责任三类。
采访最后,网安民警提示:广大网民要提高对网络信息的鉴别、识别能力,对网络谣言做到不相信、不传播;要坚持理智分析和客观判断,不转发任何未经证实的信息,避免成为网络谣言传播的“二传手”;要严守国家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从对自己言行负责的角度,规范网上行为。
此前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