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巴普罗的独白
编辑|巴普罗的独白
在上世纪的菲律宾历史中,反抗的性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曾经为争取独立而进行的“革命”斗争不同,现今的抗争被美国当局贴上了“叛乱”的标签,甚至将菲律宾的反抗者称作“盗贼”、“土匪”和“强盗”。1898年3月4日,美国在与菲律宾作战的同时,派遣了“第一届菲律宾委员会”,即“舒尔曼委员会”,由雅各布·G·舒尔曼担任主席。这一委员会的到来标志着美国在菲律宾开始了一个新的政治布局。
“舒尔曼委员会”的任务非常明确,它不仅是为了协助美军在菲律宾进行军事镇压,还要深入调查菲律宾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状况,为美国日后的殖民政策提供指导和建议。通过这种方式,美国能够在不直接干预的情况下,为其在菲律宾的军事政府建立稳固的殖民基础,进而转移重点到镇压当地的游击战。美国当局将“舒尔曼委员会”作为加强其对菲律宾统治的一项战略举措。
这个委员会在短时间内就发布了《告菲律宾人民书》声明。声明中,美方明确表示,根据巴黎和会的协议,美国已经拥有菲律宾的主权。美国政府不容忍任何反抗其统治的行为,宣告菲律宾人民只能选择顺从,否者自取灭亡。同时,声明中也提到美国可能会给予菲律宾一定的自治权,发展菲律宾的经济与文化,但更为重要的是,美国指出菲律宾人民尚未具备足够的政治和文化经验,难以实现真正的自治。由此可见,美国的目的是先通过政治手段安抚菲律宾人民,再通过军事手段消除反抗,最终目的是通过建立一个形式上的自治政府,进一步巩固美国的统治。
“舒尔曼委员会”的政策和声明,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给菲律宾真正的自治权。委员会的报告建议在菲律宾设立一个立法机构,并推行一个文官政府,逐步在菲律宾建立省、市级政府体制。同时,它提出要开发菲律宾丰富的资源,建立一套英语授课的公立教育体系。这些提案虽然看似关注菲律宾的福祉,但实际是为美国在菲律宾的长期殖民统治铺平道路。
值得注意的是,舒尔曼本人是康奈尔大学的校长,这一背景显然影响了他在委员会中提出的政策,特别是在教育方面。他推崇使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并强调文官政府的建设,这使得美国能够在菲律宾实施一个“文化渗透”式的统治。舒尔曼委员会的措施迅速获得了菲律宾保守派的支持,因为这些人士通常是利益驱动的,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他们更倾向于与美国合作。随着委员会的深入调查,菲律宾政府内部也出现了动摇,为美国争取到了更多的上层力量,这加速了菲律宾内部的分裂。
接下来,美国派出了第二届菲律宾委员会,名为“塔夫托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的任务是进一步加强美国在菲律宾的统治,尤其是在法律和政治结构的建立上。“塔夫托委员会”不仅继续执行舒尔曼委员会提出的建议,还在政治结构上做出了进一步的推进。它建议通过选举产生地方政府官员,且加强文官政府的建设。在教育上,委员会落实了舒尔曼委员会提出的政策,聘请大量美国教师到菲律宾教授英语。
相比之下,塔夫托委员会更加注重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塔夫托本人是一位律师,他深知法律体系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因此他主张建立一整套法律体系来规范菲律宾的政治和社会生活。1900年,塔夫托委员会获得了立法权,并实施了近四百项法令,同时在菲律宾成立了最高法院,组成了菲律宾与美国共同组成的法官团队。这一系列法律举措为美国建立菲律宾殖民地提供了法律保障。
与舒尔曼委员会的理论性提案不同,塔夫托委员会的政策是务实的,它通过法律手段确立了美国在菲律宾的统治地位。菲律宾的司法系统被美国所主导,所有关键的司法职务都由美国总统任命,并得到美国参议院的批准。尽管菲律宾人能够成为法院的一部分,但他们几乎没有实际的发言权。这些法律和政策不仅加强了美国在菲律宾的法律统治,还帮助美方实现了全面控制菲律宾的目标。
可以说,塔夫托委员会的政策让美国在菲律宾的殖民统治更加完善,也为后来的《菲律宾法案》奠定了基础。1902年,国会通过了这项法案,正式将菲律宾纳入美国的殖民体系。法案的出台标志着菲律宾的政治、行政和司法体系开始与美国完全对接,菲律宾成为美国的一个殖民地。美国在菲律宾的统治方式逐渐成熟,特别是在立法方面,将美国的三权分立政治制度直接移植到菲律宾,方便了美国的管理。
《菲律宾法案》的实施为美国在菲律宾的统治提供了法律依据,并通过立法程序确认了美国对菲律宾的完全统治。菲律宾议会被划分为两院,上议院由美国任命的菲律宾委员会组成,下议院则通过选举产生,但其实际权力有限。行政权由民政总督行使,司法权由美国总统任命的法官主持。菲律宾人虽然可以成为官员,但在实际权力结构中,他们几乎没有影响力。这一法案不仅使菲律宾的政治制度与美国高度契合,也彻底锁定了美国对菲律宾的殖民地位。
从这一时期的政策来看,美国的主要目标是巩固在菲律宾的殖民统治。通过一系列法律和政策的实施,美国迅速建立起了一个全面的殖民管理体制,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对菲律宾的控制。这一过程中,美国不仅解决了自身在菲律宾的统治问题,还确保了在国际上对其在菲律宾统治的合法性得到承认。
上一篇:什么样的女人才可以说是风韵犹存
下一篇:“戏子入画,一生天涯”出至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