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白银市会宁县,红色热土与田园风光交相辉映,研学团队的欢声笑语与非遗工坊的匠心传承相得益彰……
今年以来,会宁县紧扣“全域旅游”发展主线,以“红色为魂、乡村为基、文化为脉、创新为翼”,通过品牌塑造、乡村赋能、创建提质、宣传聚力、研学融合五大路径,全力推动旅游业从“单点突破”向“全域提升”跨越,一幅“红绿融合、城乡共兴”的全域旅游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作为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圣地,会宁始终将红色资源作为全域旅游的“根”与“魂”。今年,会宁县以“品牌创建”为抓手,重点推进会师旧址、大墩梁等红色景区提质升级,深挖“大思政”教育内涵,优化“会师旧址‘大思政’课程”体系,推出“万分之一·向着不凡”红色研学项目,通过情景党课、微党课、现场教学等形式,让红色历史“活”起来、“火”起来,让“红色会宁”的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会宁县持续提升乡村旅游点基础设施,开发特色乡村旅游产品,推广会宁乡村旅游风情,加快推进会宁县会师镇南十村省级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建设项目,努力形成全域旅游发展新态势。
会宁县坚持品牌创建,提升服务水平,积极指导会师旧址创建国家级红色旅游创新融合发展试点单位,通过完善景区基础设施,推进景区周边环境整治,全面提升景区品质、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
此外,会宁县抢抓当前研学旅游热潮,深入挖掘全县研学旅游资源,开发研学旅游线路,配套研学旅行课程,增强会宁研学旅行吸引力。通过持续打造,会师旧址、县博物馆、县文化馆、县教育展览馆已成为深受欢迎的研学旅行基地,吸引省内外青年学子走进会宁、感知会宁。
从红色景区的“蝶变”到乡村旅游的“升温”,从服务品质的“升级”到宣传矩阵的“扩容”,从研学旅行的“兴起”到全域格局的“成型”,会宁县正以全域旅游为笔,在红色热土上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文/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刘延海 苏黎明)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