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敬仰有话说
文/常树荣
2025年大年初二,天气晴朗,雨雪过后,树木被滋润得泛出淡淡的青绿,空气中满是早春的气息。
清早,孩子们带我和亲家母从河南金城果乡灵宝出发,游山西著名景区李家大院和陕西著名景区韩城。要说灵宝、三门峡,这都是好地方。是黄河转弯处的璀璨的明珠,是豫·晋·陕三省交界处。若走高速公路想出省一游——到山西、上陕西一会儿功夫即到达。我们出发较早,到山西李家大院时,成了第一批游客。待我们吃午饭时已游人如织了。
本次从河南出发,到山西、陕西区域,又不绕远,路路畅通,且往返都不堵车,可谓轻松愉快一日出省游。
人们说,乔家大院看“名”,王家大院看“院”,李家大院看“善”。的确,李家大院之“善”大有看点!史圣故事美如画,文明韩城名天下。拜谒司马迁祠,真的是“高山仰止”!韩城古城,古城之古典与新文化密切结合,看到了韩城红红火火过大年。
但是,若真写李家大院和和司马故里韩城,那是几天几夜也说不完,也写不尽的。因而,我只选几处来略略展开,给自己留念,同时也分享给众亲友吧。按照旅游行踪,我先写参观李家大院的一些感触。
李家大院建于李家走向兴盛的清道光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一座反映晋南民居风格的典型建筑,相当于10个乔家大院的院落。整个建筑既有晋南四合院的藏风聚气的民族特色,又有江南园林雅舍秀美的特色,不少建筑还带有明显的西洋风格。这与男主人娶英国夫人为妻有关。1907年,政府派李道行留学英国。他娶了英国的妻子麦氏。1914年回国后不久便修建院落。咱们中国人常说的是“千里姻缘一线牵”。但李公子与与英国麦氏的姻缘可不是千里哟,是远涉重洋的异国情缘。这位英国姑娘1840年生,1911年在英国嫁给李公子为妻。1914年随夫君来到中国,为李家育三女二男。她入乡随俗,尊老爱幼。相夫教子,友好睦邻。她在为长辈送终,因劳累过度而染病,不治而亡,享年仅仅28岁!在她病故之后,当地村民们送一块“德丰善霖”牌匾,以寄托怀念敬仰之情。
当年,李公子回国之后还必须按中国传统习俗来与英国夫人举行成婚大礼。在婚礼上,英国夫人按照外国人的礼节,像个女儿一样,热情拥抱了中国公爹,还含着微笑亲了公爹一口。这让公爹十分震惊,让全场愕然!公爹当时就打了英国夫人一个响亮的耳光!李公子马上向英国夫人做了解释,夫人当时并没有恼怒,而是给公爹又道歉又按照中国的礼节给公爹敬礼,这样才平息了婚礼风波。
在参观游览时,面对着英国夫人的栩栩如生的雕像,我为这个英国姑娘而感到哀伤。她是多么惹人怜爱,她是为了爱情才先接受公爹不平等待遇的。再有,她的死因:是为李家长辈的丧事操劳过度而身染病,不治而亡。这和她的性格有关,过度地愿意多献爱心,要不怎么能积劳成疾呢!还有,和当时的医疗条件有关,因为当时的医疗条件、医疗资源是极有限的,因而,在她28岁的时候就英年早逝了。如果她还是在英国,没有出嫁,28岁的姑娘还娇滴滴地呢,还在父母面前撒娇呢。但是嫁到了李家之后,为人妻,为人母,生育了五个子女,这对她的身体、精神的压力是巨大的。但话又说回来,有钱难买她乐意呀。看来,这异国情缘的爱情是有神奇魅力的,几乎是旷世之恋。因为爱上了李公子,才情愿为他生儿育五个子女,还爱上了他的国度,还爱上了他传承的东方文化。
说到这里,再穿插一下李公子他的婚姻观念。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他竟然如此自律:遵循着一夫一妻制的原则。他一共娶了五任妻子,但是从来没有纳妾。这在富商巨贾当中实在是难能可贵的。还有,他的家风也是很独特的。英国夫人是第三任妻子,后来他又先后继娶的两任妻子都没有生育子女。可是他的后两任妻子都是在尽心尽力地抚育着前任妻子的子女,视如己出。可见,“善”这一个信念,已在每一个家人的心中生了根的。而这一信念,正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提到“善”这一个字,又想到了李家大院特殊的影壁墙。这一影壁墙是由365个形态各异的书法砖雕而成。这一影壁墙,全国仅有一个,非常珍贵。提到“善”这一个字,又让我不禁想到李家的仁爱行善的义举。是李氏留给后人的最为丰富的遗产。李家人所处的万荣县是多灾多难之地,干旱起来,庄稼绝收,饿殍遍野。每当遇到这种极端情况,李家都大行义举,出钱买粮,广设粥棚,接济穷人。李家的粥是有标准的:筷子插到粥里是不许倒的。再如,1929年山西接连大旱,李家赈济河东17县区每县1000银元,给河东旱灾救济总会捐款1000银元。对本县、本村及原籍薛店村特别救济4000银元和2000银元,并广设粥场。当时山西省政府为李家颁发“博施济众”牌匾一块,以示表彰。二百年风雨沧桑,剥蚀的不过是李家大院的砖瓦,永不褪色的是“善”的那面旗帜在李家大院永远飘扬!
大年初二下午,我们取道陕西,拜谒了司马迁祠。对于我来说,是一了多年夙愿。古老的韩城,因为是司马迁的故里,引得多少人去朝拜史圣。坚守信念的司马迁,忍受着受宫刑(酷刑)的奇耻大辱和身体的巨大摧残,呕心沥血完成了史记这部巨著。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遭受宫刑是“刀锯之余”、“大质已亏缺”、“身残处秽”。但是,他仍然具有热血男儿的铮铮铁骨和凌云壮志。他用自己的精神、心血和魂魄著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史记》记载了上起皇帝,下迄汉武凡数千年的历史。这部历史巨著,被鲁迅先生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也就是说,《史记》既是一部历史巨著,又是一部文学巨著。如写人物,神情毕肖,颦笑之间,性格分明。幽愤叹息,唱叹有情,打动人心。从史记文章的风格而言,笔含感情,颇有慷慨之气。如《史记》中的名篇《报任安书》被称之为我国最著名的散文之一,是我国最著名的一封书信。这封书信,用千回百转之笔,写出作者自己的光明磊落之志,书写了愤郁不平之气,传达了曲肠九回之情。读罢往往让人潸然泪下。
这次在司马迁景区还看到了有项羽的雕像在其中。这让我又想到了《史记·项羽本纪》。在这篇本纪中,司马迁用如椽巨笔,记叙了项羽在钜鹿之战时破釜沉舟,气吞山河;在《鸿门宴》上,磊落洒脱;而垓下之战中四面楚歌,凄沧悲壮——把一个大英雄项羽写得活灵活现,叱咤风云,呼啸而出,浑身是血肉、是精神!任凭谁读罢,都要拍案叫绝!
拜谒司马祠,要经过长长的80m长的古道。是攀登的,要步步上山的。上山的时候,儿子用温暖有力的大手拉着我,下山的时候是孙子用温暖有力的大手拉着我。如果不是我有朝拜史圣的动力,我的体力是不能爬山的。
千年一叹司马迁,
万古留芳司马迁,
高山仰止司马迁,
光辉的《史记》作者——司马迁!
2025年大年初二这次旅游,奔山西李家大院,敬仰“善行”,赴陕西韩城拜谒司马祠,敬仰“忠笃”。
一路敬仰有话说……
2025年1月30日(大年初二)于灵宝
【常树荣简介】
常树荣(蒙古名:其木格),笔名(网名):诗情乐天,女,蒙古族,退休高中语文教师。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近年出书17本。代表书籍《其木格行吟》。
上一篇:普照寺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