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医科普--
脑机接口
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CCTV-1《开讲啦》特别节目
今年5月16日,29岁的截瘫患者小王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了一场特殊的脑机接口手术。这不仅是一次医疗突破,更赋予了他新的希望。术后不到两个月,令人惊喜的变化已经显现:小王感受到原本完全瘫痪的下半身开始“有劲儿”,他甚至能够在床上使用髋部力量带动腿部蜷起、打开、合拢。“3个月内,我一定要重新站起来!”小王对康复充满了信心。
本期《开讲啦》邀请到这场奇迹的缔造者——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院长、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主任、神经外科主任医师赵国光。他将带领大家走进病房,揭开神外医生探索大脑的日常,分享临床奇迹背后的感人故事。
01
全球首例
接受无线微创脑机接口试验的患者
又有新进展
2023年10月24日,全球首例无线微创脑机接口临床试验在宣武医院进行,患者老杨成为这项革命性技术的首位受益者。这项技术的研发者、清华大学洪波教授曾在《开讲啦》现场表示:“这可是全球首例啊!术后第5天赵院长就要让老杨出院,我好说歹说才争取到10天!”
这个细节一直让主持人撒贝宁好奇至今,借着这次当事人赵国光在现场的机会,他忍不住探问:“宣武医院的床位真的那么紧张吗?”赵国光解释:床位紧张是真,但老杨接受的手术无需打开硬脑膜,理论上主治医生就能进行这样的手术,加上神经外科平均住院日就是5~7天。因此,老杨的出院时间其实是兼顾安全和效率之后的选择。
如今,术后1年10个月的老杨用行动证明了这项技术的突破性——原本高位截瘫的他,已经能够完成徒手捏起A4纸这样精细的动作,这对像老杨这样的患者而言具有里程碑意义!
以下视频来源于
央视一套
02
脑机接口技术再突破
让截瘫患者重新站立行走不再是梦想
面对脊髓损伤程度达到最严重的ASIA-A级、下肢已经瘫痪的小王,赵国光带领团队立下了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目标——让他重新站立行走。
为实现这个目标,医疗团队在大脑和受损的脊髓上接入脑机装置,联合国内多家科技企业协作,首次打通“大脑-脊髓-下肢外骨骼设备”的信息传递。植入的电极数量也从老杨的8导跃升至小王的128导,采用新型材料制作的电极薄如蝉翼,完美贴合大脑。
03
每一次医学突破
都是医患携手创造的奇迹
节目中,赵国光的目光始终聚焦在患者身上。“最了不起的是患者!”他动情地表示,健康人永远无法体会被疾病折磨的痛苦,也无法理解与病魔抗争需要多大的勇气。尤其是像脑机接口这样的前沿技术往往都带有探索性质,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而患者在承受病痛的同时,愿意让医生打开自己的头颅,植入不敢百分百确认效果的电极,这份沉甸甸的信任令人动容。
“医学的每一次突破,都是医患携手创造的奇迹。”赵国光一席话道出了医疗事业最动人的真谛。正是这份相互信任、共同奋斗的精神,才让一个又一个医学不可能变为可能。
古老的癫痫和新兴的脑机接口技术息息相关,小撒的考前10天背书诀窍到底科不科学?
上一篇:爱跳舞的小怪兽舞蹈怎么讲课
下一篇:闽南语歌曲最大的特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