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看到一个粉丝有意思的留言:
你是家庭教育辅导老师,你咋还会跟孩子有冲突?
这个问题极好,我想举一反三来回答下:
正是因为孩子刺毛,我才会学习心理学育儿和家庭教育,正是因为自己跟孩子冲突爆炸,无可奈何,才会向外求索,向内求变。
就好比很多优秀的班主任,能管好很多届学生们,却管不好和管不了自家孩子。
我家孩子在小学五六年级时,超级叛逆,被逼得没办法,才学习了心理学,想以此来改善跟孩子的关系。
但即便我在心理学和家庭教育道路中学习并践行了八年,也不代表我跟孩子没有冲突,不会因为学习问题而冲突。
因为我只是一个普通妈妈,也会因为孩子不学习和拖拉磨蹭而焦虑。
我是人,而不是神。是人就有情绪,就有脾气忍不住时而爆炸。
孩是多变和善变的,尤其是青春期孩子天生反骨,不太容易相处,也蛮难搞。
所以,我跟全天下的家长一样,也会跟孩子相爱相杀,也会时有摩擦和冲突,也会出出鸡飞狗跳和悲伤逆流成河。
作为职业身份,我们不太一样,但作为家长身份,我们都一样。
一样的鸡飞狗跳,一样的焦虑和无奈。
可能唯一不同的是,在跟孩子每一次冲突后,我都伴随着觉察与重启,都同步着修复与介入另一种管理孩子的方式。
比如上周跟孩子就结实的爆发了一次冲突,可是把我气坏了,孩子也很刺毛,一边说得很刻薄的话,一边对我甩锅。
面对孩子叛逆和刺毛时,我的气愤与伤心程度,与天底下所有的家长没有什么两样。
也会生气,也会伤心,也会悲伤,也会泪如雨下,也会心力交瘁和无可奈何。
不过,冲突的同步,对我而言也是一次觉察与调整。
当我觉察到自己情绪爆炸和焦虑值上升时,我会选择远离孩子,不再跟孩子情绪纠缠,而是后退一步,去修复自己的负情绪与心力。
用更多的时间来平复自己,该吃吃,该喝喝,自己怎么开心就怎么来,而不再跟孩子持续拉锯耗着。
安抚完自己的情绪后,我会思考两个问题:
孩子为什么会对我一句忍无可忍的批评,立刻会启动防御模式?
我为什么会对孩子的行为而愤怒与失控?
第一问题,孩子之所以敢肆无忌惮的气我,肯定是吃定了我不会拿他怎么样,也就是我平时对他照顾得事无巨细和包容过度。
所以孩子才会在我面前任性,想怎么反抗怎么反抗,想说什么刺毛话就说什么。
孩子根本不需要承担任何损失,也不会因此而付出代价。
第二个问题,我之所以生气,还是潜意识中对孩子有着高期待与高要求。
就像孩子所说,我是一个对自我要求很高,也很自律的人,所以会拿对自己的要求来要求他。
思来想去,紧接着我就调整了接下来跟孩子相处的模式,通过狠心和多巴胺熔断的方式,来倒逼孩子温和上进,自我负责。
首先,狠下心不再帮孩子做事。
前边母慈子孝了一周,没想到就因为学习问题吵了几句孩子,立马就翻车了。
这让我意识到,之前对孩子太温和,照顾太好,给孩子提供情绪价值太足了。
所以略微有点不合他意,就立马像刺猬一样扎人。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就狠下心两天不给孩子做饭,我自己点外卖吃饱喝足,放出狠话孩子:
我不是你们全年的贴身保姆,这两天我太伤心和生气了,我唯一错的原因就是太想对你好,对你照顾太无微不至了。所以你才不懂珍惜,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说不为孩子做任何事,这几天是一点不帮孩子,任其自生自灭,自主自助。
其次,在孩子玩得太嗨时,不再指责,而是采用多巴胺熔断。
只要我一吵孩子,一指责他,立马就会争锋相对。
这让我意识到管是管不住的,劝是没用的,所以干脆适当提醒一下。
尤其是孩子玩得太嗨的时候,用多巴胺熔断干预一下:
询问孩子还要玩多久,到点提醒,按下暂停键;
孩子写作业太拖拉时,提醒他各科作业还差多少进度。
这样做的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孩子不会像之前一样一玩几个小时停不下来。
同时还主动承担了洗碗、拖地和整理等琐事。我也乐得清闲,彻底开启零家务模式,把所有家务全部切割给孩子。
这几天孩子对我都很温和,也不刺毛了,勤快了很多,对学习的态度也积极进取了不少,比之前自律自控很多了。
也劝家长们,不要跟孩子硬刚,多去觉察和思考对策,此路不通,一定要多绕道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