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脑卒中)不仅会导致肢体瘫痪,还可能悄悄损伤大脑的认知功能,引发记忆力减退、思维混乱等认知障碍。这种 “隐形伤害” 若不及时干预,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失能。了解其成因和危害,早发现早治疗至关重要。
脑组织缺血缺氧是认知障碍的主因。中风发作时,脑部血管堵塞或破裂,会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负责记忆、语言、逻辑思维的海马体、额叶等区域首当其冲。缺血超过 5 分钟,神经细胞就会不可逆死亡,认知功能随之受损。数据显示,缺血性中风患者中,约 60% 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梗死面积越大,认知功能下降越明显。
反复小中风加速认知衰退。很多人忽视 “小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危害,殊不知这些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的短暂缺血,会像 “多次小损伤” 累积起来,逐渐破坏大脑认知网络。研究发现,经历过 3 次以上小中风的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是单次中风患者的 3 倍,且症状更严重。
炎症反应与脑萎缩相互作用。中风后,脑组织损伤会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炎症因子持续刺激大脑,导致神经元连接减少、脑体积缩小。临床数据显示,中风后 6 个月内出现明显脑萎缩的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达 75%,而脑萎缩程度较轻者仅为 28%。这种萎缩在海马体区域尤为明显,直接影响记忆功能。
脑血管病变的持续影响不可忽视。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会导致脑血管弥漫性病变,即使中风病情稳定,脑内小血管仍可能持续受损,使认知功能逐渐恶化。高血压患者中风后,认知障碍进展速度是血压正常者的 1.8 倍;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波动,会进一步加重认知区域的代谢紊乱。
认知障碍的危害远超 “忘事”。轻度患者会出现记不住人名、算错账等问题;中度患者可能迷失方向、无法独立穿衣吃饭;重度患者则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专人 24 小时照料。数据显示,中风后认知障碍患者中,2 年内发展为痴呆的比例达 30%,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照护负担。
扬州华东慧康医院提醒,中风患者在康复肢体功能的同时,要密切关注认知变化,如出现经常忘事、说话颠三倒四、无法完成熟悉任务等症状,需及时做认知功能评估和脑部 MRI 检查。早期可通过药物改善脑循环、认知训练(如记忆游戏、逻辑推理练习)等方式干预,6 个月内治疗的患者,认知功能改善率达 65%,远高于晚期治疗者的 25%。及时干预不仅能保留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还能降低家庭照护压力,守护患者的尊严与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