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提
佩戴首饰是常见的装扮方式,其安全性也受到关注。本文从材质特性出发,客观分析常见饰品可能带来的健康考虑,帮助大家做出更安心的选择。
金银饰品:辐射疑虑可以放心吗?
大家关心的金银饰品辐射问题,其实风险极低,可以放心:
1.金(原子序数79)、银(原子序数47)本身的原子序数远低于那些容易具有放射性的元素(一般指83以上)。
2.正规的加工流程已经过严格处理,会清除任何可能存在的微量残留风险。
结论: 从正规渠道购买的金、银饰品,日常佩戴是安全的,不必过分担忧辐射问题。
需要特别留意的四类饰品材质
1.天然种子类饰品(如橡胶籽):
这类植物种子可能含有天然生物碱。
主要风险: 如果饰品不小心破损,或者被好奇的婴幼儿误放入口中甚至吞咽,可能带来健康隐患。家中有小宝宝的,存放这类饰品要格外小心。
2.鸡母珠(相思豆)制品:
鸡母珠在完整无损的状态下,直接接触的风险相对较低。
主要风险: 但在加工制作或饰品破损时,内部可能释放出具有刺激性的蛋白质。
接触这些物质可能引发皮肤发红、瘙痒(接触性皮炎),甚至呼吸道不适(如吸入粉尘)。皮肤敏感或有过敏体质的朋友,建议避免接触这类饰品。
3.坚果类手串(如核桃、菩提根):
这类天然材质在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主要风险: 霉菌生长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可能成为过敏源,导致佩戴部位皮肤出现红疹、瘙痒等过敏反应。
建议: 日常佩戴时注意保持干燥,避免长时间接触汗水或水汽。一旦发现饰品表面出现霉斑,最好停止佩戴并更换。
4.低价合金仿真饰品:
部分价格非常低廉、来源不明的合金饰品(尤其镀层饰品),存在金属成分(如镍、铅、镉)含量超标的风险。
主要风险: 长期贴身佩戴,尤其是在出汗的情况下,这些金属离子可能缓慢释放并接触皮肤。
这很容易导致接触性过敏反应(俗称“首饰皮炎”),表现为佩戴部位发红、瘙痒、起疹甚至水泡。皮肤敏感人群更容易中招。
更深层关注: 长期、反复接触过量的某些重金属(如镍、铅),是对健康不利的因素之一。 选择安全可靠的首饰材质,减少环境中的重金属暴露,是维护整体健康、降低潜在长期健康风险的重要生活细节。 过敏体质者,更建议选择纯度有保障的金、银饰品。
安全佩戴小贴士:
1.选购要正规: 尽量选择标识清晰(材质、生产信息)、来源可靠的产品。对价格异常低廉、无任何标识的饰品保持警惕。
2.儿童安全第一: 避免让婴幼儿接触含有细小部件(易脱落吞咽)或材质不明的饰品。
3.保持清洁: 定期用软布擦拭饰品与皮肤接触的部分,去除汗渍、污垢和可能的致敏物。
4.及时反应: 佩戴后如果出现皮肤发红、瘙痒、肿胀等不适,应立即取下停戴,必要时就医。
5.特殊材质注意保养: 种子类、坚果类饰品注意防潮、防破损;合金饰品避免长时间接触汗水或化学物品(如香水、洗手液)。
肿瘤科提醒
选择首饰,既要美观,也要注重安全。了解不同材质的特性,理性看待其潜在风险, 能让我们更安心地装点生活。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选择,比如佩戴安全可靠的首饰,减少不必要的健康风险暴露,是呵护自身健康、积极维护良好状态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