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25日讯(通讯员 屈慧莹 朱霞 记者 王璐)近日,爱尔眼科四川眼科医院的诊室里响起一阵激动的感叹。91岁的退休地质工程师陈立松(化名)缓缓摘下右眼纱布,当视力表上倒数第七行(相当于0.5视力)的字符清晰映入眼帘时,他紧紧攥住女儿的手,声音微颤:“我终于看见了!” 这束穿透黑暗的光,不仅照亮了老人的视界,更印证了医疗科技突破高龄与复杂病情壁垒的力量。
陈老术前检查
陈立松老人的双眼曾是勘探地质的“利器”,年轻时凭敏锐视力在巴山蜀水间辨识矿脉、丈量褶皱。但岁月与疾病逐渐侵蚀了他的光明:左眼因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已失明多年,仅存的右眼被重度白内障与黄斑前膜双重困扰,视力衰退至仅能感知眼前手动。
“老人的情况堪称‘手术禁区’集合体。”爱尔眼科四川省区总院长兰长骏教授介绍,91岁高龄意味着全身机能衰退、手术耐受度低;其白内障属“硬核”类型,晶状体硬度极高;加之“独眼”状态(左眼已失明),手术容错率几乎为零,任何失误都可能导致彻底失明。
面对患者和家属的期盼,多学科专家团队迎难而上,经20余项术前检查(远超临床常规的7项),决定采用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人工晶体植入方案为陈老进行手术。传统白内障手术依赖手工操作,对这类复杂病例风险极大。而飞秒激光技术成了破局关键:计算机导航系统操控激光在微米级精度下自动完成角膜切口、晶状体前囊膜撕开等步骤,确保囊膜圆形标准、大小精准,最大程度减少眼内组织损伤。
兰长骏教授为陈老检查
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复查,陈立松不仅看清了视力表,更能清晰辨识掌心因握地质锤磨出的老茧,窗外树影也从模糊色块变成枝叶分明的画卷。“本以为要摸着黑走完最后一程,没想到还能再看见阳光。” 老人的感叹道出了无数高龄眼病患者的心声。
兰长骏教授强调,飞秒激光的精准性为高龄、复杂合并症患者推开了曾被视作“禁区”的手术之门。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突破3亿,白内障作为老年常见眼病,治疗质量关乎千万家庭幸福。在爱尔眼科,术前全面评估与个性化方案设计是手术效果的核心,结合900余位专家组成的团队,已为众多老人重筑光明。从2008年开展国内首例TORIC晶体手术,到2023年引入飞秒激光开启“无刀时代”,爱尔眼科持续推动技术升级。陈立松的复明,正是医疗科技对“老吾老”承诺的生动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