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CommonBileDuct,CBD),是肝外胆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肝总管与胆囊管于肝十二指肠韧带中上1/3汇合而成,随后向下走行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右缘,位于肝固有动脉右侧和门静脉右侧前方。
胆总管可分为四段:
①上段:自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处至十二指肠上缘;
②十二指肠后段:紧贴十二指肠第一段后方下行,部分被胰腺组织覆盖;
③胰腺段:斜向穿行于胰头实质内或位于胰头背侧沟内,此段管腔最窄,易受胰头病变压迫;
④末段:与主胰管汇合形成Vater壶腹,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后内侧壁的十二指肠大乳头(主乳头),周边环绕Oddi括约肌调节胆汁和胰液的排放。
图1:米老鼠征。胆总管位于肝固有动脉右侧和门静脉右侧前方。
图2:0-12岁儿童胆总管的正常值范围。
儿童时期(0-12岁)容易出现哪些胆总管疾病呢?
新生儿期(0-28天),胆道闭锁是最危急的先天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黄疸、白陶土样便和肝脾肿大,患儿需在出生60天内行Kasai手术,否则后期往往需肝移植,此外还需重视新生儿肝炎(病毒性或代谢性)和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婴儿期(1-12个月),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亦常见,其中Todani分型Ⅰ型最为多见,临床表现为间歇性黄疸、右上腹包块以及反复出现的胆管炎,多合并胰胆管合流异常。1-6岁,可因溶血性疾病(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而继发胆色素结石,或因疫区接触史而感染胆道蛔虫症,临床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呕吐伴黄疸。学龄期儿童(6-12岁),则需警惕医源性胆管狭窄(如腹部术后)以及肿瘤(如横纹肌肉瘤等)压迫胆总管。
小知识:0-12岁通常统称为儿童期 (Childhood),可以进一步细分为:
① 新生儿期(0-28天)
② 婴儿期(1个月-1岁)
③ 幼儿期(1-3岁)
④ 学龄前期(3-6岁)
⑤ 学龄期(6-12岁)
而12-18岁称为青少年期 (Adolesc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