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还要排队?算了,躺平算了!
”——当传统漂流还在比谁的尖叫更响亮,浙江安吉的“窝囊漂流”已悄悄颠覆行业:游客只需穿救生衣躺在船上,随水流“晃”完全程,单日门票狂卖40万元!
“怂”成流量密码:年轻人用躺平解构旅游
这不是你印象中的漂流。没有飞瀑险滩,没有橡皮艇翻滚的惊险,河道平缓得像公园池塘,水深仅50厘米,连落水都能优雅起身。这个被戏称为“人类返祖式游玩”的项目,竟成了家庭亲子和社恐年轻人的救星——
“1岁娃都能漂”的安全设定:长沙石燕湖景区负责人李文坦言,项目专治“又想玩又不敢”的矛盾人群,7月日均接待超千人;
“社交货币制造机”:抖音上窝囊漂流挑战话题播放量破亿,减速蹦极的慢动作视频、扶梯爬山的表情包,让“自嘲式炫耀”成为新宠;
“心灵SPA式解压”:68%参与者表示,躺着随波逐流能瞬间清空职场焦虑,比冥想更有效。
文旅业集体“躺赢”?背后的千亿生意经
当“窝囊三件套”(漂流、蹦极、爬山)引爆社交网络,文旅圈嗅到了新商机:
县域旅游逆袭:山东费县利川涧景区推出“窝囊版”后,7月酒店预订热度飙升20%;浙江安吉更夸张——酒店预订暴涨70%,周末房提前5天售罄;
“反内卷”经济崛起: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55.3%的年轻人首选“沉浸式慢游”,他们更愿为“舒服的体验”买单,而非“虚幻的勇敢”;
产业链裂变:广州热雪奇迹室内滑雪门票月环比涨1.2倍,苏州太仓阿尔卑斯雪世界周边酒店预订量同比增40%,“窝囊经济”正从水上蔓延至全领域。
专家激辩:是创新还是堕落?
“窝囊旅游”爆火引发学界争论:
支持派:社会学者指出,这是对“征服自然”传统旅游观的解构,杭州九溪竹筏、武夷山慢游等“佛系项目”客流同比涨45%;
质疑派:部分从业者担忧,过度降低难度会削弱旅游的探索属性,变成“换个地方躺平”;
中立派:文旅专家建议制定专项标准,如设备缓降速率、水深管控,让“舒适”与“安全”并行。
未来趋势:文旅业的“去焦虑化”革命
这场由年轻人主导的旅行革命,正在重塑产业逻辑:
产品设计:湖北西陵峡推出“云端漫步”蹦极,杭州九溪开发“绿心氧吧”露营,差异化体验成竞争关键;
价值重构:从“特种兵打卡”到“没苦硬吃”的自嘲,旅游正回归“放松本质”;
商业启示:当“怂”成为刚需,谁能提供“安全又出片”的体验,谁就能抓住Z世代的钱包。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