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时代,热搜就是“人心自有算法”。
在基层治理中,暖心举措与AI赋能,两者是“人工”与“智能”的绝佳搭配和深度融合。
盛夏时节,重庆接连几天又上网络热搜:地铁站开辟专区容纳市民纳凉,有心;观音街步行街路面安装电扇为过往市民“打扇”,用心,等等。
年年有暑期,岁岁有新闻。但与以往不同,近几年每逢酷暑,重庆最有热度的新闻不是高温来袭,而是这座城市怎样把游客和市民好好“宠一夏”。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更是不同时代、不同时期社情民意的客观呈现和忠实记录。往年舆情焦心“太热”,如今更多关注“有爱”,其中逻辑清晰可见:重庆这座超大城市,在其超大城市体量和庞大治理规模背后,蕴含越来越多的民生细节。
地铁站接纳市民纳凉,步行街为行人“打扇”,是城市治理者有心和用心的体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理应属人民所有、为人民所享,城市治理理应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其实,方便纳凉、主动“打扇”,并非大投入大创举——只要真正拥有“民生为大”这个认知,有心和用心之举自会如泉涌。
在重庆“141”基层智治体系建设中,因为智能助力、AI赋能,总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城市运行中的堵点卡点和难点痛点问题,城市治理因此变得前所未有的高效,城乡群众因此获得前所未有的便利。
而与之相得益彰,地铁站方便市民纳凉、步行街为行人“打扇”等积极举措,更是积极传导了城市管理的温度,释放了城市治理的善意,两者可谓“人工”与“智能”的绝佳搭配、深度融合。
在人工智能时代,热搜主要基于“抓取和分析用户对关键词的搜索量和相关内容的转发量、评论量、点赞量、讨论热度变化等行为数据,通过加权计算模型对内容热度进行量化排序”。简言之,就是“人心自有算法”。
城市为居民提供生产生活便利,城市治理由人来实施,城市治理效果终究由人来评判,所以,城市治理就是人心与人心的碰撞。我们期待,在城市治理以及整个社会治理过程中,有更多“人心算法”的案例冲上热搜,在三伏天为老百姓送凉,在三九天为老百姓驱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