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时节,一位姓李的中年男子来到诊室,掀开衣襟时,前胸后背满是蚕豆大小的水疱,有些已经破溃,露出鲜红的创面,渗着清亮的液体,衣料蹭到就疼得龇牙。他说这毛病起了半年,起初只是胳膊上冒几个小水泡,以为是湿疹,抓挠后反而蔓延得更快,连口腔里都起了疮,吃饭时疼得难以下咽。
细察之下,见他水疱壁薄如纸,轻轻一碰就破,破溃处糜烂流液,伴有口干舌燥,小便黄赤,大便三天才解一次,还带着灼热感。看他舌苔,舌质红得像熟透的樱桃,苔黄厚腻,诊脉时脉象滑数有力,像湍急的水流。这在中医里属 “天疱疮” 范畴,多因湿热毒邪郁于肌肤,熏蒸皮肉所致,就像锅里的水烧得太旺,蒸汽把锅盖熏得冒水珠。
起初用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方子,取黄连、黄芩、栀子这些苦寒药材,能直泻体内热毒,再配上茯苓、泽泻利水渗湿,让湿热从下焦排出。其中黄连善清心经之火,黄芩能清上焦湿热,栀子则可通泻三焦之火,三味药材合力,如同在体内架起消防栓。每日一剂,水煎后分三次温服,药渣加水煮沸后放温,用纱布蘸着擦拭患处,让药力从皮肤渗透。
用药一周后,新的水疱不再冒出,破溃处渗出的液体明显减少,但创面仍有些红肿疼痛。见他舌尖依然发红,说明心火未完全消退,于是在原方基础上加了莲子心、麦冬,既能清心火又能滋阴液,避免苦寒药材伤了阴津。
同时配合中药外洗方,取马齿苋、蒲公英、野菊花各等份,加水煮沸后放凉,用无菌纱布湿敷患处,每日三次,每次一刻钟。这些草药都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就像给创面敷上天然消炎药。
饮食上让他忌吃辛辣发物,像辣椒、羊肉、海鲜都得忌口,多吃些冬瓜、绿豆、苦瓜等清热利湿的食物,还嘱咐他每天喝够两千毫升温水,帮助稀释体内热毒。起居上要避开闷热环境,穿宽松的纯棉衣物,避免摩擦患处,床单被褥每天用阳光暴晒消毒。
半月后复诊,大部分创面已经结痂,口腔里的溃疡也愈合了,大便每天一次,不再有灼热感。看他舌苔,黄腻苔退去大半,脉象也变得平和许多。于是把方子中的苦寒药材减量,加了生地黄、玄参滋阴润燥,防止余热伤阴。
又调理一个月后,痂皮逐渐脱落,露出淡红色的新皮,皮肤渐渐恢复正常弹性,口干便秘的症状也彻底消失。最后用健脾祛湿的方子巩固半月,嘱咐他日后少吃辛辣油腻,天热时多喝绿豆汤,保持大便通畅。
如今三个多月过去,再见到他时,前胸后背的皮肤光洁如初,只是留下些浅浅的色素沉着,不仔细看几乎看不出来。他说这半年来再没起过水疱,吃饭香睡眠好,连多年的便秘都调理好了。这病虽来势凶猛,但只要认准湿热毒邪的症结,用清热利湿、解毒护阴的法子循序渐进,就能让肌肤恢复本来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