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体验,睡梦中惊醒,猛地坐起来眼前直冒金花;蹲在厕所刷手机突然站起来眼前突然一黑,甚至险些跌倒。年轻人还好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如果真来这么一次,都可能“摔进”医院了。这一起一坐之间的学问就藏在血压波动上。
01
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 OH)是指由于体位突然改变(如从卧位或坐位突然站立),导致血压急剧下降的一种现象。
人的血压在安静状态下是基本稳定的。当体位变动时,血压会有短暂的降低,人体能够通过肌肉收缩、体内压力感受器的调整将血压迅速调整至正常,不会出现明显的不适。
但体位变化过快或者存在影响血压调整因素时,血压不能很快恢复,人体就会出现头晕、黑朦感甚至晕厥表现。
Q
体位性低血压为什么更多见于老年人?
A
体位性低血压一方面与体内压力感受器敏感性下降,另一方面与下肢肌肉减少也有关系。在老年人群中,由于肌肉减少、肌力衰减,肌肉压迫带来的血液回流功能下降也是导致体位性低血压的重要原因。
Q
如果家中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A
一旦发现老年人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时,在排查疾病的同时要叮嘱老人日常起立时动作放缓,减少过于剧烈的体位变化;另一方面,要辅助老人及早开始肌肉力量的锻炼,尤其是下肢的抗阻运动,保持下肢力量的同时,也能够减少血压波动。
“轻松学医学,快乐涨知识”轻科普
征集活动入围作品选登
封面 | 宣传中心 陈笑悦
文字 | 老年内科 王征(副主任医师)
编辑 | 宣传中心 陈笑悦、张轩烨
书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