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反复发作,会不会变成肺癌?” 这是很多肺炎患者的担忧。虽然肺炎本身是良性疾病,但王菊勇医生提醒,某些特殊类型的肺炎若反复出现,可能在长期炎症刺激下增加肺癌风险。民间流传的 “从肺炎到肺癌只需 3 步” 虽有夸张,但也警示我们:忽视反复肺炎可能埋下健康隐患。
所谓 “3 步”,指的是肺炎引发的慢性炎症可能经历 “黏膜损伤 - 异常修复 - 细胞突变” 的过程。第一步,肺炎导致肺部黏膜受损,出现充血、水肿;第二步,反复炎症使黏膜在修复过程中出现异常增生;第三步,长期异常增生可能诱发细胞基因突变,最终增加癌变风险。不过,这个过程通常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且并非所有肺炎都会发展为肺癌,无需过度恐慌。
但以下两种肺炎若反复发生,需特别警惕:
第一种是阻塞性肺炎。这种肺炎多由气道阻塞引起,如肿瘤压迫支气管导致痰液排出不畅,细菌滋生引发感染。患者表现为反复发热、咳嗽、咳黄痰,使用抗生素后症状会暂时缓解,但停药后很快复发,且病变部位相对固定。临床数据显示,约 20% 的阻塞性肺炎患者最终被确诊为肺癌,尤其是中老年人和长期吸烟者,需通过胸部 CT 或支气管镜排查气道内是否有肿瘤。
第二种是间质性肺炎。间质性肺炎以肺间质纤维化为特征,患者常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干咳等症状。部分类型的间质性肺炎(如特发性肺纤维化)若长期不愈,会导致肺部组织反复损伤和修复,增加细胞突变风险。研究发现,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肺癌发病率是普通人的 7 倍,且病情进展更快,需定期做肺部影像检查监测病变。
为什么反复肺炎会增加肺癌风险?炎症会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刺激细胞增殖;同时,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破坏肺部微环境,降低免疫力,为癌细胞生长创造条件。此外,肺炎反复发作可能掩盖肺癌的早期症状,导致延误诊断。
如何区分普通肺炎与需警惕的肺炎?普通肺炎经规范治疗后通常 2-3 周内痊愈,且很少在同一部位复发;而上述两种肺炎多表现为 “治疗有效但易复发”,且伴随体重下降、乏力等全身症状。
王菊勇医生建议,肺炎患者若出现以下情况需及时排查肺癌:同一部位反复发生肺炎;治疗后症状缓解但影像检查显示病灶未完全吸收;肺炎伴随痰中带血、胸痛等症状。40 岁以上人群尤其高危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 CT。
总之,从肺炎到肺癌并非必然,但反复出现的特殊肺炎需高度警惕。及时明确病因,规范治疗并定期复查,才能有效降低癌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