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IDF(国际糖尿病联盟)评估显示,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居全球首位,而当肥胖遇上糖尿病,两者在人体内形成了一对危险的“同盟”。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中腹型肥胖患者比例高达45.4%,这一特殊群体面临着双重健康威胁,管理难度显著增加。
肥胖与糖尿病如何互相“助纣为虐”
肥胖症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的脂肪组织过度积累或分布、功能异常的慢性、进行性、复发性疾病。
肥胖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
1、胰岛素抵抗:超重或肥胖导致脂肪组织过度积累,尤其是内脏脂肪,会引发胰岛素抵抗,进而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2、代谢综合征:肥胖常伴随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等代谢异常,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会显著增加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3、脂肪因子作用:脂肪组织分泌的炎症因子和脂肪因子(如瘦素、脂联素)失衡,进一步加剧胰岛素抵抗和血糖代谢异常。
体重管理策略:打破糖胖共病的恶性循环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体重管理目标:
短期减重目标:在3-6个月内减重5%-10%,这一目标既能显著改善代谢指标又具有较高的可行性,避免因目标过高而导致挫败感。
长期减重目标:实现个体化最佳体重并长期维持预防或减少减轻并发症,以谋求远期结局(如心血管结局、全因死亡) 的改善.
行为干预:短期目标应结合生活方式干预,如饮食结构调整、增加体力活动等,帮助患者形成健康的习惯,为长期体重管理奠定基础。
01
饮食管理
限制总能量摄入,维持机体摄入与消耗之间的负平衡状态。
1、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营养能量成分构成比:蛋白质占比20—25%,脂肪20—30%,碳水化合物50—55%。
2、计算每日所需的食物交换份,根据食物交换份合理分配一日三餐。
02
运动管理
1、运动遵循的原则:循序渐进:从轻微、短时间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延长运动时间。
2、运动时间:每周大约300min中度强度的耐力活动或150min更高强度的运动;最好选择在餐后1小时开始运动,从第一口饭开始算起;达到有效心率后,保持30分钟。
3、运动方式:采取有氧运动与抗阻运动相结合的运动方式,抗阻运动有:深蹲、俯卧撑、哑铃、弹力带等。
4、运动强度:合适的心率:不超过(170-年龄)次/分钟,达到微微出汗的程度,第二天起床后不感觉疲劳。
5、注意事项:运动前、后监测血糖预防低血糖,关键是自我监测与医师指导;运动时能说话,但不能唱歌。
03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随诊要点
1、随诊要点:记录血糖、体重、腰围,尤其关注体重的变化。
2、3个月内达标患者:维持原治疗方案;定期随访、监测控制目标和并发症。
3、未达标患者:治疗3个月仍无进展,调整治疗方案——单药增加剂量/单药改联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如上述治疗6个月无效,可考虑其他降低体重的治疗手段—减肥药物/手术治疗等。
04
随诊频率
原则上一个月随诊一次。
我院内分泌科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我院内分泌科同时肩负临床营养科职责,兼具内分泌代谢疾病诊疗与临床营养干预的双重专业优势。这意味着医院能为糖尿病、肥胖及其共病患者,提供融合先进降糖方案与科学营养减重策略的“一站式”整合治疗,为患者提供融合先进降糖方案与科学营养减重策略的个性化方案,真正实现体重的长效、健康管理。
★减掉的不只是体重,更是卸下疾病的负担。当腰带逐渐缩短,血糖渐趋平稳,健康的大门将重新敞开。
作|者|简|介
张诺
张诺,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现任辽宁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委员;辽宁省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老年医学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常务委员;沈阳市医师协会第一届代谢性疾病标准化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沈阳市医师协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沈阳预防医学会第一届地方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内分泌专业三十余年,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病、痛风、肾上腺疾病、下丘脑垂体疾病等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的诊治。
作者:张诺
来源:内分泌科
编辑:王宝瑞 黄迪
版面设计:房月
校对:任晓林
初审:耿浴尘
审核:李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