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呼吸衰竭患者而言,每一次呼吸都可能伴随着风险,而血氧饱和度作为反映身体氧气供应状况的关键指标,如同生命的“晴雨表”,实时监测它,能让家属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为医疗干预争取宝贵时间。那么,在家庭护理中,究竟该如何准确监测血氧饱和度呢?血氧饱和度指的是血液中被氧结合的氧合血红蛋白的容量占全部可结合的血红蛋白容量的百分比,简单来说,就是血液中氧气的浓度。正常人体的血氧饱和度应维持在95%~100%之间。对于呼吸衰竭患者,由于肺部气体交换功能受损,氧气摄入不足,血氧饱和度容易下降。一旦血氧饱和度低于90%,就可能引发头晕、乏力、心慌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居家监测血氧饱和度,成为呼吸衰竭患者家庭护理的重要环节。
目前,家庭监测血氧饱和度最常用的工具是指夹式脉搏血氧仪。这种仪器操作简便,价格适中,能够快速准确地测量血氧饱和度和脉率。购买时,建议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经过医疗器械认证的产品,并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此外,一些智能手表、手环等穿戴设备也具备血氧监测功能,但这类设备的监测精度可能相对较低,更适合日常健康监测,对于呼吸衰竭患者,仍推荐使用专业的脉搏血氧仪。
掌握正确的监测方法是获取准确数据的关键。在测量前,要确保患者手指清洁、干燥,指甲上不能有指甲油,因为指甲油可能影响光线的穿透,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测量时,让患者保持安静,将血氧仪的指夹夹在患者任意一根手指上,确保手指完全放入指夹内,且指夹的光源正对指甲。等待几秒钟后,血氧仪的屏幕上就会显示出血氧饱和度数值和脉率。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建议每次测量2~3次,取平均值。测量的时间点也很有讲究,一般建议在晨起、三餐后、睡前等固定时间测量,不适时随时测量,以便观察血氧饱和度在一天内的变化规律。
当监测到血氧饱和度异常时,家属应保持冷静,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如果血氧饱和度只是轻微下降,在90%~94%之间,可以先让患者调整体位,改为半卧位或坐位,同时开窗通风,增加室内空气流通。若患者有吸氧条件,可适当提高吸氧流量,并持续观察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若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0%,或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加重、意识模糊等症状,应立即呼叫急救电话,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在家庭监测血氧饱和度的过程中,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血氧仪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校准,避免因仪器误差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测量时要避免手指接触冰冷物体,因为低温会使血管收缩,影响测量结果;对于皮肤较黑或有水肿的患者,可能需要多次测量或更换测量部位。血氧仪可能出现误差的情况:末梢循环不良、严重贫血、指甲过长或有指甲油、测量时手部移动。不要完全依赖设备,要结合患者症状判断。出现明显呼吸困难、口唇发紫等症状时即使SpO₂正常也应就医。定期校准设备,按说明书要求定期校准,如有疑虑可带到医院与医疗设备对比。
同时,家属要养成记录测量数据的习惯,包括测量时间、血氧饱和度数值、脉率以及患者当时的状态等,这些记录能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监测血氧饱和度是呼吸衰竭患者家庭护理的重要技能,它不仅能帮助家属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更能为患者的生命健康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掌握正确的监测方法和应对策略,让我们在居家护理中多一份从容,为患者的康复增添一份保障。